日前,深圳擬調整入戶政策的相關消息引發關注:“深圳入戶收緊?”“會影響樓市嗎?”……一時間,出現不少疑問和猜測。
深圳為何在此時宣布這一擬調整政策?對入深戶究竟有多大影響?
先來看幾個備受關注的焦點:
01
人才政策理念升級
《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中,將核準類學歷型人才的底線要求調整為“全日制本科”,技術型人才底線要求調整為“中級職稱+全日制大?!?,技能型人才的底線要求調整為技師。
征求意見稿的編制說明中提到,修訂《若干規定》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促進深圳市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使人口服務管理水平與城市發展相適應。
回顧深圳早期,人口涌入帶來了人口紅利,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從1979年到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數量從31.41萬增加到1756萬人,40年間增長約55倍。GDP從1979年的1.96億,到2020年的2.77萬億,GDP足足漲了倍。
需注意的是,深圳的人口紅利要逐步轉化為人才紅利。深圳早期的發展主要是加工貿易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現在及未來的發展以創新驅動發展,必然更注重人才的吸引,吸引更多的知識、智能型人才。而此次修訂,正是根據近年來深圳市人口發展形勢,結合了現行入戶政策實施以來的有關情況,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實際需要。
另一個維度,也可見深圳正在謝絕盲目增量,尋求更優的人才引進路徑。調整后的政策,依然能保證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可以說是入戶政策的優化。
02
人才吸引力不會因入戶政策調整下降
近年來,“搶人大戰”在多個城市間掀起,雖然深圳打算調整入戶政策,但業內普遍認為,深圳的入口門檻相比國內一線城市,仍處于較寬松程度。
在城市人才引進方面,通常有三個階段:政策引人、環境引人和文化引人。日前,深圳市人才工作局透露,深圳將通過打出“組合拳”,從單一的“政策引人”進階到以優良的環境和文化來集聚人才。
包括堅持市場導向,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個稅優惠等市場化激勵方式予以支持;擴大開放,在文化融合方面,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宜創宜游的國際人才街區等等。
可見,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并不會因入戶門檻的調整而下降。在此輪入戶政策的編制說明中還特別提到:不符合核準條件的其他人才,統一在專項指標計劃內通過積分方式擇優審批引進。對指標供給實行動態調整,整體操作彈性可控。
這意味著,隨著來深人口學歷層次的提升,入戶門檻對入戶群體影響并不算太大,離標準差一點的再努力一下也能落戶,深圳依舊保持著開放包容的城市底色。
深圳市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熊義剛表示,適度合理調高落戶門檻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門檻雖然提升了,但相比其他一線城市,深圳依然有很強的競爭力。
未來5年,深圳將吸引100萬名以上各領域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人才。聚焦重點產業和民生領域,吸引集聚100名左右杰出人才,100個左右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名以上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高精尖缺人才。
03
利于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公共服務供需
當下,深圳已進入“雙區”驅動、“雙區”疊加的黃金發展期。要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以及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這都促使深圳要制定合理、科學的人口中長期發展規劃,讓人口與產業、城市協調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深圳10年間常住人口增加了約714萬人,為全省增長最多的城市。照這個人口速度下去,公共服務供需矛盾將影響到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前瞻性的戶籍政策調整將利于解決兩大問題:
01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專業人才
隨著深圳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業等成為主導產業,需要引進所需的真正人才。入戶門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搭建多層次人才結構,緩解行業競爭“內卷”。
同時,專業人才進入,也杜絕炒房客利用寬松落戶的現狀為了炒房而落戶,進一步降低人才在深圳扎根、生活的成本。
02讓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相匹配
目前深圳的住房、教育、醫療等民生設施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若實現敞口式入戶政策,深圳作為超大城市,或將面臨人口失控局面,進一步加劇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問題,導致與實現民生幸福城市背道而馳。
因此從入戶門檻條件設置,也可看出深圳聚焦民生幸福的決心。深圳這座移民城市已經在努力提升發展溫度,給予大家幸福感:未來五年新增就業60萬人,新增基礎教育學位90萬個,新增病床位2萬張,三甲醫院達30家,建設籌集各類住房75萬套。
從人口數量到人口素質,從發展速度到城市溫度,深圳正在尋求一種更科學的人口增長邏輯,來助力城市更高質量發展。
可以明確的是,深圳依舊用開放包容來打造天下英才向往之地和筑夢之城。深圳未來的發展奇跡依舊來自每一個奮斗的深圳人,把握當前的三大國家戰略是深圳的重大使命,腳踏實地也應是每一個人的清醒與自覺。
主筆/易知
編輯/李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