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2021年9月1日以后入戶深圳的人,不能再申請住房和生活補貼。
算上市級和區級補貼,最低可拿1.5萬、最高可拿6萬。
這補貼一取消,引起軒然大波。
由于門檻的提高,走積分入戶的朋友,更是被暴擊!
于是,為了由此帶來的消解怨氣和恐慌,網絡上的流言蜚語漫天飛舞,深戶的價值被瘋狂貶低和踐踏。
人們不禁反問,現在入戶深圳,還有什么意義?
很多人有個疑惑,不是說深圳渴望人才嗎?既然要人才,就要拿出點誠意啊,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停發深圳入戶補貼呢?況且深圳又不缺錢。
學歷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較高的學歷意味著較高的綜合素質。所以高學歷人才過多并不是取消補貼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人口缺額已經越來越小。
所謂“人口余額”,即每個城市規劃設定的未來常住人口規模目標與當前常住人口規模之間的差額。
其中,《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1900萬人。202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規模為1756.01萬,“人口余額”尚有143.99萬人。
你要知道,即使不算上非戶籍的常住人口,2020年深圳戶籍人數就增加了92萬,按照這樣的速度,把“人口余額”填滿,要不了幾年。
所以必須要采取限制措施,停止發放入戶補貼就是一種手段。
這時有些人又會說,人家來深圳工作且能長期居住,說明人家有競爭力,你為什么要限制常住人口呢?
那是因為一旦人數過多,由于基礎設施的供不應求,會超出城市的容載率,導致城市運行長期處在在崩潰的邊緣。
一個人決定是否入戶深圳,除了補貼這樣的短期刺激,更重要的是獲得長遠發展的可能。
不說輝煌騰達,但最起碼比起老家,在生活上要更有奔頭。
首先說工作。深圳有大量的工作機會,只要你能夠勝任,對每個人都很公平,不管你是不是深戶。
但有一個區別在于,深戶人更有歸屬感,看中長期發展,更注重人際關系經營,更關注深圳的大小事。
壓力都有,但相對而言,幸福感更高。
其次是住房。深圳房價一直是所有人吐槽的對象。房價太高,高到普通上班族要連續工作一百年,才能買得起一套屬于自己的商品房。
造成這樣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擾亂市場的炒房客,另一方面是因為深圳這座城市的高價值。
沒有好壞,只有選擇。
普通人買不起商品房,但深圳也提供公租房和安居房,它們的價格大概只有市場的三分之一。市場上三千元的房租,公租房只需要花一千左右;市場上600萬的房價,安居房只需要花200萬。
本科學歷的深戶人,繳納一年社保就能排隊公租房,繳納三年社保就能排隊安居房(單身要求35歲以上)。排隊時間的長短要看落戶所在區,但一般而言要有個三五年。
最后說教育。讓孩子受到一線城市的教育,是當初許多人入戶深圳的重要原因。我們常??吹竭@樣的新聞:一群國內外著名大學的碩博士,為了幾個得到深圳老師的名額,產生激烈的競爭。
這背后也說明了,深圳擁有極其豐富的教育資源,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最終受益的是孩子成長。
難道非深戶不可以在深圳讀書嗎?當然可以,但相對于深戶,有較高的門檻。
這幾年深圳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可奈何適齡兒童增長過快,導致學位供不應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政策肯定要向深戶傾斜。
對于老家資源豐富、有良田百余畝或開發分紅的人來說,他們肯定會選擇留在老家,因此不會有入不入深戶的糾結。
真正糾結的是那些畢業后來深圳見了世面、老家少田無田、父母打工務農的年輕人。
亦或是入戶資歷不高,深戶積分不夠,走積分入戶渠道的職場。
他們恐慌,他們猶豫,他們要面對離開家鄉的不確定性:遠離父母,孤身一人,還未成家,情感毫無寄托;事業剛起步,前途的迷茫,生活成本太高,沒有物資的保證。
前進或者后退,是一個問題。
入不入深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但經過長期的理想考量,還是徘徊不前,我覺得入戶深圳是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深圳戶籍遷移新政策還處于征求意見稿階段,受到疫情的影響新政策還不知道何時實施。
門檻提高導致全日制???/strong>、全日制本科(單證)不能直接入戶。
所以,如果你是被優化的對象,請于近日辦理入戶。
那全日制本科雙證以上學歷的就高枕無憂了?在新政策的體系下,這些人依舊能核準入戶。
但問題在于,你每耽擱一天,就少交一天的一檔深圳社保,公租房安居房排不上名。
沒有了人才補貼
深圳的價值并不會減少
相反是一種價值提升的體現
它仍然在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優秀的年輕人才。
深圳的繁華,或老家的安寧
沒有對錯,只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