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創新發展
探索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
未來,深圳該如何抓住機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核心引擎作用,全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郭萬達將研究方向聚焦于服務貿易的創新發展上。
奧一新聞記者獲悉,今年“兩會”,郭萬達帶來了一份題為《加快深圳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建議》。
郭萬達告訴記者,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圳服務貿易必須加快創新發展,以積極應對RCEP、CAI、CPTPP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帶來的挑戰。同時,深圳服務貿易創新發展,也與深圳“雙區”建設、改革開放、科技創新和人才高地建設息息相關。所以,深圳加速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大勢所趨、迫在眉睫。
郭萬達解釋,制造業與服務業持續融合,我們現在提的大制造業就是制造業加上服務業。尤其是數字貿易的發展,與深圳的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有緊密聯系。深圳要高質量發展,既要發展先進制造業,也要做好服務貿易的改革、開放和創新。
郭萬達建議
|在深圳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服務貿易博覽會”
以此為平臺,融入會議、展覽、交易、論壇等多元功能,推動深圳和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發展。
|以前海為平臺探索制定“服務貿易標準”
在金融、法律、醫療、工程建設、智慧城市等有基礎的領域,對標國際最高水平經貿規則和“就高不就低”等原則,推進與香港服務貿易規則、規制、標準、管理等的銜接,加快建立聯通港澳、接軌國際的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探索制定“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標準”,推進大灣區服務貿易內部規則標準對接。
|編制“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借鑒海南模式,在深圳率先制定實施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專業人士職業資格負面清單”,按照先易后難、由點帶面、突出特色的原則,在前海、河套、光明科學城等重大平臺建立科技領域專業人士職業資格負面清單等,負面清單之外實行“登記備案”執業制度,加強執業監管。
|探索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
建議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持深圳聚焦數字貿易、信息技術、金融、保險、專業服務、知識產權、科技創新(研發)等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深化規則建設、標準對接,打造服務貿易集聚區,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
據此前報道,今年商務部將持續推進服務貿易改革、開放、創新。其中提到,將遴選試點成效顯著的地區,升級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促進科技、制度雙創新。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貌。前海管理局供圖
聚焦共享發展
探索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
2021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萬億元,到2025年深圳經濟總量將達4萬億元。從人均GDP來看,深圳也達到發達經濟體的水平了。郭萬達認為,深圳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要打造高質量發展以及民生幸福的標桿,這些都要求深圳去探索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所以,郭萬達提出了《關于深圳促進共同富裕的有關建議》。
郭萬達認為,資產收入差距和獲得公共服務差距是當前深圳貧富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具體表現包括:
房價高漲、股權改革等增加了資產性收入,擴大了財產的貧富差距;
戶籍與非戶籍人口在福利和保障方面的差別拉大了貧富差距;
科技創新、技術革命導致的結構性失業,使得低收入人群上升通道變窄等。
郭萬達建議
|增加城市保障性住房供給
深圳住房供給趕不上常住人口增長速度,所以我提出了住房供給要跟常住人口的增長去掛鉤。當然,考慮到深圳土地有限,那就只能通過建設都市圈、職住分離的方式來解決,地鐵修到哪里,房子就建到哪里。
|解決戶籍和非戶籍人口的公共服務差距問題
深圳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但還是有一定差距。我認為深圳應該加強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務的精準化,加強對低收入人群的保障。
|加強職業培訓和教育
從教育出發,加強對低收入人群的再教育和再培訓,讓他們從事收入更高的新興行業。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第一次分配要堅持市場原則,效率優先;第二次分配要堅持公平原則,公共財政要加大對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供給;第三次分配要講道德,鼓勵企業家和社會捐贈,讓企業家更愿意做慈善。
聚焦合作發展
建立更加緊密務實的深港合作機制
去年以來,前海合作區“擴區擴容”,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和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規劃出爐,深港合作多點發力,迎來全新的機遇期。郭萬達長期研究深港合作課題,其認為深港合作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雙方應建立更加緊密務實的合作機制。
郭萬達表示,深圳要全方位對接香港,把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好,助力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香港要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需要通過“北部都會區”建設,與深圳實現產業上的對接。
北部都會區概念界線
郭萬達強調,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是產城融合的形式,可以解決大量的生活居住和就業需求。以產業對接來推動深港合作,是更加緊密務實的。深圳在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區布局了生命、信息、材料科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香港在科技創新、人才引入、外資利用方面有優勢。通過合作,深圳可以加入全球的創新鏈、人才鏈,香港的創新能得到深圳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
落馬洲河套區
更重要的是,深港應探索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建立一個更加緊密務實、更加有效的激勵機制,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采寫:奧一新聞記者蔣清君
設計:梁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