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從來不是公平的,有些人生來就是天之驕子,在任何領域都能夠做到最好。
來自上海的江宇虹,是一名海歸博士,從小出身富裕、幾乎從未干過重活累活。
但因為看了太多食品安全的范例,為了自己孩子吃得放心,辭掉了百萬年薪的工作,將專業知識和現代化科技結合在一起,開起了屬于自己的農莊。
從零做起,從無到有,最后,甚至連世界500強的大企業都聞名而來,找她合作。
擁有高學歷的江宇虹為何放棄了前途可期的工作,毅然卷起褲腿下田當起了“農婦”?在她創業的途中,又經歷了怎樣的艱難險阻呢?
曾經的江宇虹和農業其實八竿子打不著邊。
江宇虹出生于上海的一個富裕家庭,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在各自的工作領域里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江宇虹從小成績優異,興趣愛好廣泛,對學習有著非常大的熱情,顯而易見,這樣一個家庭怎么會讓孩子去接觸農村里又苦又累的活計呢?
江宇虹對自己一向高標準高要求,她對自己的人生有著非常清晰的規劃和認識。高考那年,她沒有辜負父母對她的殷殷期望,成為了那年的上海市文科狀元。
江宇虹沒有選擇國內的高校,而是向父母提出想去留學,見見外面的世界,她的父母欣然同意,并為自己女兒寬廣的眼界而感到自豪。
江宇虹深刻地明白,想要取得更高的成就,就不能局限于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世界很大也很精彩,只有走出去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就這樣,江宇虹先去英國留學獲得了伯明翰大學的市場學和工商管理的碩士雙學位,后去美國留學獲得了美聯大學的管理學博士學位。
在校期間,江宇虹一直憑借著出眾的學習能力保持著名列前茅的成績。
她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繼續深造,直到在26歲那年拿下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才覺得心滿意足,認為自己是時候回國大展拳腳了。
當然,江宇虹出色的條件和出眾的能力足夠吸引到優秀的工作崗位,國內各大公司求賢若渴,爭相搶著邀請她。
最后她選擇在戴爾公司大中華區擔任重要的職位,領導非常欣賞她,給她開出了百萬年薪。
江宇虹還在工作中認識了自己的伴侶,并同對方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組建了一個家庭。
到目前為止,江宇虹一路走來順風順水,學業有成,工作順利,家庭和睦。
如果沒有發生后來的事,江宇虹還會繼續按部就班地走下去,而這樣一個轉折點,就發生在江宇虹懷孕以后。
那些年,各種食品安全新聞肆虐,而且大多數是針對孩子的產品。
孩子幼小羸弱,身體尚未發育完全,江宇虹看到新聞中因為吃了有安全問題的食品的孩子痛苦地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更有甚者連身體都發生了畸變,不由得一陣心驚肉跳。
作為一名準媽媽,江宇虹非常感同身受,如果連入口的食品安全都得不到保證,那孩子該如何健康成長?
思來想去,只有自己經手的食物,保證其加工全程都在視線范圍內,才不會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也不會給孩子的身體帶來風險。
可是,這么做無疑是放棄了先前奮斗的一切,踏足一個從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農業,這樣真的值得嗎?
江宇虹并沒有猶豫太久,她的拳拳愛子之心戰勝了對未知的擔憂、對陌生行業的恐懼。
江宇虹笑著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我覺得為人父母的應該都能理解我的感受。只要孩子好,我做什么都愿意?!?/p>
說干就干,江宇虹辭去了工作,來到北京郊區租下了20畝地。最初,她的想法很單純,只是想給孩子一片健康無污染的土地,用來生產健康無污染的食物。
她和丈夫自己動手設計圖紙,自己蓋房子,還安裝了太陽能,但臨到準備開始種植作物時,江宇虹就發現自己想得太簡單了。
即便是種田,也一點都不容易,江宇虹作為土生土長的城里人,對如何種植農作物并不怎么了解,她還得研究農業知識,而這差不多相當于是從零開始。
不僅如此,江宇虹的父母在知道女兒的所作所為后,也十分反對,認為她瘋了,居然放棄那么好的工作跑到鄉下。
所幸,江宇虹并沒有放棄,丈夫也十分支持她。江宇虹肯吃苦,經常走入農田親身實踐,更好地將書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
隨著一次又一次大豐收,江宇虹的努力有了成效,從黃瓜、西紅柿、茄子到小雞小鴨小兔全部實現了自給自足。
在江宇虹的盛情邀請下,她的朋友們也常常來到這里,一起有說有笑地干活。
經過一天的忙碌后,大家可以在農莊里吃上一餐純正的“有機大餐”,而且臨走前還可以從果樹上采摘最新鮮的水果,從雞窩掏最新鮮的土雞蛋。
江宇虹一家在鄉村過上了閑情逸致的生活。
然而,江宇虹很快就有了新的煩惱。
農作物產量太大,一棵果樹能夠結果上百斤,二十畝地里出產的農作物更是數不勝數,自己家無論如何也吃不完,這樣的結果讓江宇虹哭笑不得。
無奈之下,江宇虹只得將自己的農產品送了一部分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不料大家品嘗以后驚為天人。
由于這是江宇虹自己種的菜,沒有化肥等激素,蔬菜既耐儲存又口感好,很多朋友對這個味道念念不忘,甚至半開玩笑地說,希望她能夠長期為大家供菜。
同時,他們也都對租地種菜很感興趣,希望能夠有一個自己的菜園子,自己吃上放心安全的有機蔬菜。
江宇虹很快意識到了商機,她想到了蔬菜大棚,在和丈夫商量過后,夫妻倆又盤下了一大片土地開始了大棚生產。
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大棚技術已經趨近成熟,想要打出自己的招牌,就必須做出特色,開發出屬于自己的技術,這樣才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當時有規定,想要租用蔬菜大棚,至少需要十個以上。
正在江宇虹為數量焦頭爛額的時候,一家IT跨國公司的高管直接找上了江宇虹,想要租幾塊地交給江宇虹打理,問題就這樣迎刃而解。
通過這次經歷,江宇虹想到了自己的專業,她認識到,讓更多的人吃安全的食物比做IT更有價值。
于是她開始“游說”大公司,承諾提供有機蔬菜的托管種植服務,而之前租下來的那20畝地,也同時作為了江宇虹“游說”的樣板基地。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江宇虹提出將大數據技術與大棚種植結合起來。
精通IT的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王永杰、孫洪強一起,在大棚里布下“天羅地網”監視器、探測器等,實時監控作物的生長情況。
這種運用數據技術實行對農產品的監控的方法在當時尚屬于理想中的概念,但江宇虹已經利用自己在IT行業的優勢,提出了初步的構想。
江宇虹說:“做IT的人相信標準化和流程化,我相信這么做是可行的?!?/strong>
江宇虹還專門寫了電腦程序,全程一體化控制蔬菜大棚里的設備,比如風口的開放時間,卷簾機的開放時間等。
這些設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知道,它們決定著大棚內部的溫度和濕度,而大棚的環境又與農作物的生產息息相關。
育苗、授粉、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每個環節都能遠程控制,而且都可以被遠程監控。
江宇虹將大數據技術與農業結合起來后,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通過大數據大棚技術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不僅質量好,還擁有著很高的產量。
江宇虹趁熱打鐵,又開發出了技術,讓每一批從農場中出去的農作物都帶上獨一無二的。
只需要掃一掃,就能知道蔬菜水果的成長歷程,從何時翻土捉蟲,到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全部一覽無余。
就這樣,江宇虹農莊的名氣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多人了解到了她的這一項技術。
漸漸地,先后有200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找到江宇虹與她商談合作的事項,農莊也有了固定的合作伙伴,再也不用擔心銷量問題。
原本對不看好她事業的母親,見到孩子如此爭氣,看到農莊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也終于放下了疑慮,甚至還會主動要求女兒給她準備大棚里生產的有機蔬菜。
江宇虹開著車,哼起了最喜歡的那首《夢田》:“每個人心里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里一個夢,一個夢。用它來種什么,種桃種李種春風,開盡梨花春又來?!?/p>
在她看來,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讓所有人吃得放心,是驅使江宇虹投身農業最強大的信念。
江宇虹的成功其實是有跡可循的。
隨著事業的發展,江宇虹的目標從“讓孩子吃上放心的食物”漸漸轉變成“把互聯網和農業結合起來”。
作為一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知分子,江宇虹的思維與傳統的農業思維并不相同。
她更多考慮的是這種新型產業模式背后的風險和價值,這也是她目光的長遠所在。
對于自己的技術,江宇虹這樣說道:“IT代表的是一種變革的精神,IT所做的不是讓你種出來東西更多更好,而是讓你換一個角度去思考?!?/p>
“而農業是民生之本,更加高效的現代技術可以幫助它們更好地生長。我要做的就是將兩者更好地結合?!?/p>
兒子出生后,江宇虹也將家從城市搬到了郊區,從此出門就是藍天碧水,放眼望去一片片茂密的農田,令人心曠神怡。
此前,江宇虹從來不知道,原來種地也能讓人這么快樂。人生不過幾十個春天,我們每一天都應該活得更有質量。
在生活中,江宇虹也不斷追求與大自然的親近,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從小就非常喜歡大自然,農莊就是他天然的游樂場。
2013年,江宇虹的農莊已經盈利380萬;2014年,江宇虹的農莊又開通了多種支付方式,正式轉型升級為一個互聯網農業公司。
2016年,江宇虹擴大了農業基地,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北等地的郊區,承包下了7000多畝土地。
2020年,江宇虹的農業基地再度擴大,種地規模達到了驚人的畝,家庭會員也達到了3萬多名,年收入破億。
10年間,江宇虹用汗水和智慧,將自己從“IT精英”變成了“現代農夫”,在抓住商機的同時,用一片愛心,構筑起了一個非典型的“世外桃源”。
優秀的人在哪里都會發光,江宇虹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放棄了穩定的工作,去接觸自己從未涉足過的領域,這本身就需要極大的勇氣。
或許這對別人來說,是一個極為冒險和不明智的舉動,但對于江宇虹來說,卻可以算是一種人生挑戰,而她最不害怕的就是迎接挑戰。
如今,江宇虹憑借著自己的農場事業,已經成功躋身上游行列。旁人提起她無不嘖嘖稱奇,既是為了她一路走來的順風順水,也是為了她另辟蹊徑的大膽和勇氣。
現在的江宇虹在悉心培養兒子的同時,還經常和丈夫一起從事公益事業,與愛心企業、社會公益組織一起,在農莊的田地里一起耕種、交流。
如果蔬菜收獲了,還會專門派人把新鮮的綠色蔬菜送到一些貧困山區孩子所在的學校食堂,以解決他們的午飯問題。
江宇虹笑著說:“我很享受現在的生活,在工作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我們現在生存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的。我也會教育我的孩子,讓他更加敬畏大自然?!?/p>
1、浙江新聞《“農夫博士”江宇虹和她的“互聯網+農業》
2、經濟日報《江宇虹和她的現代農莊》
3、浙江日報《博士種田有啥不一樣“現代農夫”江宇虹和她的“互聯網+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