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后,帶著夢想去“流浪”。
近日,一條“某高校2000研究生將入住中學”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8月21日,該校研究生院官網發布相關公告,因招生規模大幅增加,學校將安排2000余名2022級研究生新生入住某中學一年。但有網友爆料稱,該中學目前仍在建設中。
8月24日,校方對此事積極做出回應,表示2022級研究生的宿舍不安排在該中學,學校將力爭在校區內及學校周邊安排研究生新生的住宿。
網友喜大普奔,終于有宿舍住了!
然而這樣的問題并非個例。前幾日,微博上有媒體爆料某高校至少二百名全日制碩博新生因為沒有“搶”到宿舍,入學后需校外自費租房。對此,學校一方表示已啟動專題研究解決方案,切實保障學生學習生活需求。
圖片來源:大河報
“僧多粥少”或成常態,每年一到開學季,就有大批新生需要接受考研“上岸”,卻要“流浪”校外的命運。
“入住門檻”有多高?
近幾年,考研人群持續擴張,高校宿舍資源供不應求,隨著住宿空間趨于飽和,無法完全承擔研究生住宿需求的大學,為數不少。部分高校在2022級招生簡章中就官宣不再為全部類型研究生提供宿舍。
從專碩、非全日制再到全日制研究生,在今年高校宿舍的話題討論中,還出現了不少“落選”博士生的身影。高校的“入住門檻”似乎越來越高,各大高校也借助各種方式“斷臂求生”。
基本操作,是“打標簽”。
首當其沖是“專碩”“非全日制”。多所高校明文規定,不再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提供住宿。也有高校是通過縮短住宿時間,緩解住宿壓力,比如某高校從只為專碩提供一年住宿,其余由各院系和實習實踐單位協調解決。
還有的高校只能“忍痛割愛”,把更多資源留給了外地生源。在該校招生簡章中提到,2022級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中的本地生源,學校不安排住宿。
圖片來源:某高校2022級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常見招數,是“搶宿舍”。
開學前數千人線上搶宿舍這一幕,已經在高校間傳開了。多所高校已經實行住宿申請制,通過拼網速、拼手速來篩選“候選人”,如果“落選”則暫時無法安排宿舍,學生只能在校外自費租房,也有學校通過發放補貼,在一定程度上來彌補這些學生。
小眾方法,是“搬救兵”。
校內住不下,校外來分擔。比如,某高校是根據學科專業分布和培養需求安排在不同校區或校外住宿;另一高校則是協同相關院系努力拓展校外住宿資源,協助全日制學生以社會化方式解決住宿需求。
“圍城內外”有多擠?
烏泱泱的人才大軍,涌入高校。
不難發現,這些校舍資源緊張的高校大多集中在寸金寸土的北上廣深及新一線的城市。這些城市所能夠帶來的教育資源、就業前景和發展機會,成為影響很多人擇校擇專業的重要因素。內卷時代下,提升學歷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考研熱一路升溫。
近十年來,我國考研報名人數呈直線式不斷攀升,研究生報名熱度持續高漲,報考人數屢創新高。2022年,457萬考生刷新考研歷史紀錄,這個數字比2021年增加了80萬,增長率超過了20%。
2020年博士招生人數達11.60萬人,2021年突破12萬人,2022年突破13萬人,2022年9月份之后我國在讀博士或將達到56萬-57萬之間。
一頭瘋狂涌入,另一頭加緊擴建。
生源膨脹下,高校校區土地面積、建筑面積也呈現嚴重不足的態勢。自2021年以來,教育部從嚴控制高校異地辦學。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紛紛著眼省內就地布局新校區來加大生源承載能力。
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學發布《交大1000畝新基地,等你來設計!》,其中明確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示范校區落戶崇明,整體占地面積約1000畝,建成之后將容納全日制在校學生6000人。
2020年9月,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啟動建設,占地面積約2000畝,涵蓋本碩博各類層次的辦學規模1.2萬人,東區2023年9月首批師生入住,西區2025年建成投用。
圖片來源:蘇州高新區發布
但新校區的建設投資金額大、涉及部門多、項目程序雜、整體工期長,校區擴建往往很難跟上碩博擴招的速度。所以,一些高校采用了最直接的做法,蓋宿舍。
2021年,武漢大學新宿舍樓完工,武大信息學部17、18舍迎來1821名新生和1800余名校外公寓回遷學生入??;2021年,武漢大學醫學部擬將原醫學部3所宿舍拆除,在該區域新建1棟宿舍樓,舍建成后將新增2700個床位,供應醫學部學生住宿需求,預期2年內建成。
2021年,同濟大學建造的研究生新公寓完成封頂,從主體結構施工至封頂僅歷時184天,待項目建成后,將滿足2000余名研究生新生的住宿需求。
圖片來源:中建一局華北公司
然而,在新建宿舍樓項目這件事情上,對大多數高校來說,可是大難題。一般來講,高校自己要單獨建校區,很多時候不僅需要自己找地方、籌經費,還需要自行出面請目標城市協調資源。
一份對某高校新建宿舍樓項目的報告批復中寫道:學校自籌解決。動輒上千萬的造價,又難住了多少高校。
圖片來源:某高校新建宿舍樓項目的報告批復
一邊是“流浪校外”的學生,撲面而來的住宿壓力,大幅上漲的讀研成本,如何計算考研的性價比或將成為考研人新增的一道難題;另一邊是“措手不及”的高校,不僅需要合適的“緩兵之計”,更要盡快找到“萬全之策”。
或許短期內“僧多粥少”的格局依舊,但仍期待著,上岸成功,住宿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