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高考也考不上清華北大,考上了也不一定能落戶,落了戶也不一定買得起房子。那還參加什么高考?
最近,上海公布了一項新落戶政策——北大清華本科應屆畢業生,可以直接落戶上海。當時小編作為國內后一百名學校的學生感到氣憤,但同時又慶幸,落了戶也買不起房。
對,你沒看錯,上海的戶口,對準的是清華北大的……本科畢業生。壓根沒有上海的復旦和交大什么事,他們是被鄙視了嗎?兩位本地寵哥,會不會鬧點小脾氣?
果然是老牌一線城市,不搶人則已,一搶就是大義滅親的級別。佩服!
1.清北本科生都去哪兒了?
此前一直很奇怪,搶人大戰轟轟烈烈搞了這么長時間,少說也有幾十個城市亮出大招,怎么上海這么沉得住氣,一直不動聲色?
現在才明白,上海是在人才的大海中憋氣呢,憋得越久,噴出來的礦泉水越妖嬈。
二三線城市鬧騰得慌,不如人家上海直接上絕招。叫你鬧,有本事你二三線城市也來一個“清北優先”?
當然了,二三線城市肯定是愿意的,但人家“清北”看不上呀。也就上海,有底氣開這個口。
不過,話說回來,上海這次的引才計劃,槽點不少。
就說這“本科”兩字吧,什么鬼,我清北研究生就不能直接落戶啦?還是上海專門把槍口對準本科在非高水平大學,但研究生在清北讀的這撥“路轉研”?要是這樣的話,不還是某些用人單位搞的區別對待、清理本科門戶的那一套嗎?
好吧,認了,反正我也沒讀過清北。但是講真,清北的本科畢業生本就不多,加上很多出國深造去了,再不濟也能留在北京進入大企業,還能剩下多少人?剩下的這些人里頭,又有幾個會去上?!安尻牎钡??
以清華為例,截至今年7月7日,該校2018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5.1%,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的畢業生中,59.6%赴京外地區就業。但他們主要去哪兒了呢?秉承“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的精神,他們都到西部、基層、部隊和重點單位干事創業去了。
清華的學生是有情懷的,哪會輕易為了個戶口而折腰?
再說呢,有研究顯示,清華學子最喜歡的企業前三是華為、國家電網和中國中信。2016年華為在清華招了111人,國家電網招了68人,中國中信招了60人。
頗有意思的是,這三家公司更喜歡碩士生、博士生,聘用的本科生人數很少。
2016屆清華大學畢業生就業單位人數分布
難不成,這是上海的韜光養晦政策,明知搶不到研究生,干脆針對徘徊中的清北本科生量體定做?
話又說回來,要是看準了這個突破口,又何必局限于清北呢?“國內高水平大學”多了去了。
知道你這是先拿清北作為試點,但清北的本科畢業生本就不具有“可試點性”,又能試出個啥?
再說搶人大戰玩的是超限戰,是閃電戰,哪容得左試右試。這一點就不如人家二三線城市分分鐘搶逼圍的架勢了。沒傘的孩子早學會了狂奔,沒優勢的城市早學會了裸奔——只要你來,大專也忍了。
2.復交學子:我們被歧視啦?
今年3月,上海曾立下豪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然而上海這次唯獨對北大清華開綠燈,別提其他地方的人才了,先問問復旦和交大會怎么想,還是不是親兒子了?
還記得,上交校長林忠欽在今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時,說了句動人的話:“精打細算不如埋頭實干?!?/p>
這話太優美太實在也太給力了。但是,同學,咱先別埋頭了,再埋頭,人家更看不見你了。
得承認,這兩所上海最強的學校的畢業生,留在上海的不在少數。
但是,有沒有頂著“人才引進”的名頭留在上海,結果大不同。你花了十年時間,才和那些因政策秒入上海的人才一起坐在社保大廳里等著喊號,這性質能一樣嗎?
在外面喊破嗓子請人,對自己土地上長出的森林卻忽視,搞差別對待,這委實有點違和。
有意思的是,一些小城市對上海的名校畢業生可是非??粗氐?。
今年5月,浙江慈溪拍了部微電影,名叫“小城市·大夢想”,講述了一個深情的故事——
一對名為“阮阮”和的好朋友,一人留在大城市打拼,一人來到慈溪工作,兩人產生了完全不同生活軌跡的故事。
好了,不用往下看了,“小城想要你”,這就是這部微電影要喊出的口號。
不知道上海的引才項目負責人有沒有看這部片子??戳藭粫郊??
你怠慢的,恰恰是別人垂涎的。
別說我不提醒。在復旦和上交,2016屆畢業生到基層單位、國家重要行業關鍵領域以及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都超過了60%。在同濟,“五年遞減”成為一大看點:2012年,同濟接近90%的畢業生就業集中在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而到2016年,這個數字下降到了53%。
再不動手,過幾年會成啥樣?
3.落了戶,還不是買不起房
落戶上海不容易,這得看政策,還得看氣質。
這個氣質來自于房子。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天涯社區說的:買房子,主要看氣質。
要有氣質,可不就得有房子?沒有房子住,落戶上海也會“快樂并痛著”。
上海戶口含金量挺高的,但相對北京戶口,還是差了點,而上海的房價同北京一樣高。
這樣一來,上海要從清北搶人,還有多少優勢呢?
要我說,直接落戶不如直接送房。
西安武漢等20多個城市送房送錢送戶口,除了沒法送男/女朋友,該送的都送了,立馬在搶人大戰中“帥”了許多。這就是例子。
直接送房的政策,可能在三四線小城市沒什么影響,但在房價上天的城市,那簡直是致命誘惑。
人才有了房,還能不念你的好?
要是到了上海,還是一樣買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人才就算落了戶,又能撐多久。
電影《西虹市首富》里,沈騰拿著十個億燒錢,買斷足球隊的所有人才后,首先是讓他們住上最好的房子,如果不是“錢只能花在自己身上”規則的限制,他敢每人送一套洋房。
好吃好住,這才有了哥幾個齊玩命,挫敗頂級隊比分上雙的陽謀壯舉。
這電影講出了一個多么古老而神奇的道理?。?strong>安居才能樂業。
光有戶沒有“家”,那就差老鼻子遠了。你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