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產業持續向高精尖化發展,近年來,社會對于人才質量的需求顯著增高。但吊詭的是,人才需求上漲,人才供應卻有所回落,國內人才流失的問題在這幾年間變得越來越嚴重。
而作為社會最關注的高層次人才群體,留學生,則被推上了人才外流問題的風口浪尖——“學畢歸國,報效祖國”的理想看似很美好,但大量數據表明,許多留外人才學成畢業后依然會選擇留在當地發展,而不愿歸國,在1978年到2015年間,硅谷更招聘了2萬的清華畢業生,數量之龐大令人咋舌。
為什么尖子不愿意回來?因為“學畢歸國,報效祖國”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在2018年有81%的清北留學生在留美深造畢業后,依然選擇在美國的硅谷工作。而他們寧留硅谷不回國的理由相當現實:待遇。
根據統計,在硅谷工作的普通員工,平均年薪達到了12.6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就是80多萬,這對于留學生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誘惑;若出身名校,擠進了谷歌、英特爾、微軟等國際知名公司,年薪更可能高達百萬人民幣以上,開出了豐厚待遇之下,就算是國內頭部科技企業,也難以與之匹敵。
就算在生活成本方面,國內大廠云集的一線城市在硅谷前也并非優勢占盡。以北上廣深為例,這四個一線城市的吃穿、交通成本可能比硅谷低,但算上住房與其他生活支出,總生活成本也不見得能比硅谷要少多少。
況且,相較于國內企業,硅谷在工作壓力與企業文化方面也更為輕松自由,且在美國工作更有一大特點——假期多,留外人才不選加班成文化的“東亞模式”而選擇更為輕松自在的“北美模式”,也無可厚非了。
生活成本差距不大,但若留在硅谷可享有更佳待遇+更好氛圍,也難怪尖子們不愿回國。生活成本難以撼動,但待遇和氛圍卻可改變,能否給予人才更好的待遇與氛圍,是中企在未來能否留住人才的關鍵。
吸引人才回國,中企已在行動
人才外流的原因如此“現實”,也意味著解決的途徑很清晰——提升人才的待遇和獲得感。近年來,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企業方面,國內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回國。
在國家層面,則是通過城市落戶優待、支持歸國創業等政策,吸引留外人才歸國發展。
而在問題的關鍵——企業層面,近年來包括華為、小米等頭部科技企業也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提高科研人員待遇,來吸引、留住人才。
以小米為例,小米集團近期就宣布了大規模的股份激勵計劃,宣布向4931位員工授予約1.749億股小米股票,且會獎勵有重大貢獻的工程師;雷軍更宣布,繼去年招募5000名工程師后,今年將繼續維持這一規模,再招募5000名優秀的工程師。
此前,雷軍就已宣布,在未來五年中將投入超1000億元至科研研發,相信其中也有大量用于改善科研人員待遇的支出。
龐大激勵計劃與科研支出之下,相信小米對于工程師等人才的吸引力會更佳,其科研創新也會推進得更快,不僅有利于企業技術儲備、競爭力的發展,也能研發出體驗更優秀的產品,利好終端的消費者。
雖說人才是自由流動的,但在目前國家層面+企業層面同時著手提高人才待遇的當下,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才愿意留在國內發展,也會有更多留外人才把國內科技企業作為第一志向,讓“人才外流”的問題得到改善。
我們希望,在“外流潮”逐漸平息后,也能有一波“回流潮”,讓人才成為中國科技發展的優勢,而非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