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作者:謝江珊
城市人口爭奪了一輪又一輪?,F在,就連北京——一向被視為全國最難落戶的城市也坐不住了,爭奪目標直指大學生。
7月16日,北京發布《北京市引進畢業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全國高校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北京地區高校、京外地區“雙一流”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單位申請辦理引進。
《辦法》提出,對于全市重點發展領域,面向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或“雙一流”建設學科碩士研究生,按照計劃單列辦理引進。
“北京落戶門檻放寬至部分本科”等相關話題隨即進入熱榜。有符合條件的應屆畢業生直呼“真香”?!罢咭怀?,兩個群(意向落戶北京)馬上就加滿人了!”7月21日,北京大學應屆畢業生在微博上說道。
也有網友直言,人才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連北京都開始搶人了?”“這是不錯的專業報考指南!”還有網友喊話上海,“北京新落戶政策考慮了往屆生,上海啥時候考慮一波?”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兩年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均陸續放寬了人才落戶政策,尤其是針對大學生的落戶門檻逐步降低。
“年輕人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會傾向一線城市?!敝袊嗣翊髮W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也是大學生畢業后依然“堅守”一線城市的主要原因。
北京放寬限制
前述《辦法》發布之前,北京執行的是2018年2月發布的《北京市引進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工作管理辦法》。
時代周報記者對比發現,與2018年版相比,《辦法》對申請人的學歷、年齡和資格條件三個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寬。
北京大學生落戶政策梳理制表:時代周報記者謝江珊
以學歷為例,2018年版文件是只有文化、體育和郊區用人單位可適當引進本科畢業生,其他用人單位引進的畢業生則原則上要具有研究生學歷。
新發布的《辦法》則對部分本科生作了放寬。具體為北京地區高校、京外地區“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都可以申請,同時對文化、體育和郊區用人單位的引進崗位和院校要求、學歷要求進行細化。
值得一提的,此次落戶改革的其中一個亮點是,將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或“雙一流”建設學科碩士研究生納入計劃單列。北京市重點支持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醫藥健康等高精尖產業,“兩區”建設重點落地項目,本市市級“服務包”企業,重點稅源、重點引進、重點培育企業以及獨角獸企業等招聘這些畢業生時可以不受落戶指標的限制。
目前,在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200位的國內7所高校,分別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即俗稱的清北+華東五校,被視為中國高校第一梯隊。
馬亮認為,《辦法》“在人才引進范圍方面,和往年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放寬?!彼J為,用人單位不限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一些北京市重點發展的企業也可以引進人才了,而且除了在京高校畢業生,京外知名高校的畢業生也有機會落戶北京市。
此外,在人才辦理落戶方面,北京將實行引進畢業生工作全程線上辦理,“有助于解決過去在多個部門之間來回跑的問題,人才引進工作流程更便捷高效,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留京進京發展”,馬亮說。
京滬落戶最難
近年,各大城市陸續升級引才政策,二三線城市成為人才爭奪戰的主力。
但一線城市依然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首選地。根據58同城6月發布的《202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今年畢業生首選城市排名前五名分別為上海、深圳、廣州、成都、北京,體現出一線城市對畢業生仍具極大吸引力。
中關村企業走進清華大學舉辦招聘會圖源:視覺中國
時代周報記者查詢各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現,在常住人口數據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數量分別已達到919.08萬人、842.42萬人、509.45萬人、506.59萬人。這四個城市的大學生總數量,已經達到2777.54萬人。
“一線城市的就業創業機會、擇偶成家機會和人生發展空間都是超一流的,這也是人們特別是年輕人趨之若鶩的原因,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時,往往傾向于一線城市?!瘪R亮說。
而一線城市也在加緊引才留才,尤其是降低大學生落戶門檻。
如上海,在2018年底就放開人才落戶政策,北大、清華應屆本科生可直接落戶。2020年9月23日,上海再次拓寬人才落戶范圍,將“以北大、清華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即可落戶”的政策,擴大至在滬“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4所。
廣州去年底放寬“雙一流”高校大學本科學歷人才的入戶社保年限要求,從此前的要求6個月社保放寬至1個月。深圳人才落戶政策較為寬松,基本維持本科生“秒進”原則——人才引進入戶方面,核準類學歷型人才的底線為全日制本科。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就大學生在一線城市的落戶寬松度而言,目前深圳和廣州相對容易,上海次之,北京最難。
馬亮認為,《辦法》出臺并不意味著北京的人才政策有本質改變,“還是以人才為主”。他認為,其他城市在人才引進的標準和規模方面無法與北京相提并論,“因此,北京人才落戶新規并不會對其他城市產生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