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
一則“在滬高校應屆碩士畢業生
不用評分直接落戶”的消息
引發關注。
在滬高校應屆碩士畢業生
符合基本條件可直接落戶
記者查閱發現,該消息來自當天上海市教委等四部門發布的《關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工作的通知》的相關文件。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網站截圖
這份被稱為“2022應屆生落戶上海的新政”的文件,在申請戶籍評分辦法中指出,在滬各研究所、各高校應屆碩士畢業生,符合當年度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辦法規定的基本條件即可落戶。
圖片來源:文件截圖
據新華社,根據《2022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辦法》,非上海生源畢業生符合相應條件,可以由用人單位為其申請辦理上海市戶籍,包括:遵守法律法規及學校規章制度;列入普通高校國家統一招生計劃,不屬于定向和委托培養,完成學業并于2022年取得相應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在校期間未與任何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或人事聘用關系,未繳納社會保險等。
用人單位是非上海生源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落戶的申請主體。根據辦法,上海市行政區域內的黨政機關,在上海市登記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民辦非企業單位),符合上海市產業發展方向、信譽良好、注冊資金達到人民幣100萬元(含)且2021年5月31日前在上海市注冊登記的企業,若直接錄用非上海生源畢業生,可以為錄用人員申請上海市戶籍。
據了解,上海實行公開透明的積分落戶制度,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落戶標準分通常為72分,畢業院校、學歷水平等因素均會對積分產生不同程度影響。此項新政策推出后,不滿足直接落戶條件的應屆畢業生仍需“打分”落戶。
據證券時報,對比去年的評分辦法,記者注意到,在滬各研究所、各高校應屆碩士畢業生并不在直接落戶之列,僅有“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睉獙么T士畢業生以及“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苯ㄔO學科應屆碩士畢業生可直接落戶上海。
不僅如此,上海今年還再次放寬了重點區域人才的落戶門檻,在滬“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應屆本科生,在五個新城、南北地區重點轉型地區用人單位工作的,也可直接落戶。而去年年末,上海市普通高校的應屆研究生可直接在五個新城等區域落戶。
值得一提的是,不滿足直接落戶的應屆生,今年申請上海戶籍的門檻也有所放寬,雖然標準分仍為72分,但用人單位可打分7分,比去年5分多了2分,預計將釋放更多符合條件的應屆畢業生落戶上海。
《通知》指出,引進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緊缺急需的非上海生源畢業生,是舉上海之力加快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的重要措施,各有關部門、各高校和用人單位要從加快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和厚植上海人才優勢出發,認真做好非上海生源畢業生進滬就業工作,為吸引優秀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大學畢業生進滬就業營造良好環境。
世界前50名校畢業留學生
在滬全職工作可直接落戶
此前,上海市人社局出臺了《關于助力復工復產實施人才特殊支持舉措的通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到,在符合留學人員落戶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對于畢業于世界排名前50名院校的,全職到上海來工作后,即可直接申辦落戶。
這一規定,讓符合條件的留學生不再受到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時間的限制,能夠直接落戶上海。
據,有專家認為,這是疫情過后,上海復工復產加速經濟恢復的新舉措;也有在上海打拼的年輕人稱,上海的人才政策每年都會有變化,落戶的限制也不斷放寬。
這份《通知》由上海市人社局于6月1日在其官網上發布?!锻ㄖ穼ι虾I绫Qa繳、留學生引進、復工復產“綠色通道”、畢業生就業、高層次人才的服務保障等工作內容,列出了十八條“新政”。
《通知》圖片來源:上海人社局網站
之前的名校留學生落戶,上海所提的基本是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即使是在“框框”內,也需要在上海全職工作并交納社保滿6個月,且要達到一定的社保繳費基數,才能夠申辦落戶。
最近發布的《通知》內,則單獨將世界排名前50的名校留學生落戶進一步放寬要求,只要是全職來上海工作,即可直接申辦落戶。
上海市人社局解釋,世界排名前50、前100的認證,由相關主管部門參照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TimesHigherEducation)、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News&WorldReport)、QS世界大學排名(QuacquarelliSymondsWorldUniversityRankings)、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等發布的排名進行認定,具體則以落戶申報系統內名單為準。
另外,根據《通知》,上海市復工復產的重點企業人才以及國(境)外名校留學人員等,可納入落戶經辦“綠色通道”。復工復產重點企業由各區人社部門根據區域實際進行推薦報備后,可予以優先辦理。
新聞坊綜合自新華社、證券時報、、上海人社局網站、智研咨詢、每日經濟新聞、公開資料等
來源:新聞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