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城市開出優厚條件,吸引青年學子,特別是應屆博士碩士海歸等,更被高看一眼,送戶口、送人才公寓、支持創業基金、補助首次購房……各種優厚待遇讓人目不暇接,欲拒不得。
2022年之后,這把火又普遍燒到了縣城,在長三角尤其激烈。到縣城工作的高層次人才,除享受地級市同樣的待遇之外,又得到了更多優厚的條件。一是提供豐厚的收入待遇。比如湖州德清縣招聘優秀青年教師,開出博士最高60.75萬元年薪;鹽城濱??h規定到市屬國有企業的博士研究生年薪不低于30萬元;二是提供一定的購房補貼、提高公積金貸款限額和放款條件,比如無錫江陰市、滁州天長市對緊缺專業的博士給予20萬的購房補貼;三是提供相應的企事業單位職位,比如杭州市江干區規定博士研究生參照事業單位正科級(管理七級)領導職務享受待遇等。在引進待遇方面,碩士大致是博士的七五折,本科大約是對折。享受待遇的本科生,基本上都是該縣城“名校優生”計劃覆蓋的對象。
浪費?提級?高學歷人才“逆行”真相
上述政策通過媒體的宣傳放大,產生很好的效果。即凡“重金求才”的城市,都出現名校生匯聚,應聘者云集,有些崗位達十比一甚至更多人來競爭,不論是縣城的廣告效應還是實際招聘,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的。
為什么如此多高學歷的名校生愿意“逆行”或回鄉呢?最根本原因還是縣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積極實施的結果。區域經濟學理論表明,產業結構是有梯度的,產業轉移是從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擴散的過程。長三角40個地級城市中,以蘇州、杭州、南京為代表的10多個城市的蘇南和浙北地區,屬于長三角的中心地帶,產業集聚和人才集聚都很明顯。據上海社會科學院“長三角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發展指數”課題組2021年底發布的數據,長三角40個地級市有17個城市是人口凈流入的,占比為43%,但是在208個縣級單位(區市縣)中,僅有80個是人口凈流入的,占比只有38%。說明縣域經濟發展仍然比地級市經濟要弱??h域經濟要加快發展,必須出臺些非常規手段。人口凈流出多的縣級城市,政策的力度也很大。人口沒有凈流出甚至有凈流入的縣域經濟,為了提升產業能級,避免自己的產業空心化和人才流失,也紛紛出臺豐厚的吸引高層次人才政策。
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國家戰略引領下,長三角中心地帶加快了產業升級步伐。傳統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在商務成本不斷提升的壓力下,開始向周邊城市疏散,長三角不斷建設的高鐵網絡,則進一步支撐了產業向外轉移。產業向縣域轉移同時帶來人口/勞動力跟進的壓力,特別是中高層管理人員普遍缺乏、管理觀念落后以及信息和人脈系統與大城市落差等問題,都在高鐵支持下人口的快速流動所消解,高學歷人才向縣城流動的成本被大大降低了。通過人才和產業的同向轉移,在長三角城市間形成新一輪的分工優勢,對長三角縣域經濟發展有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
良禽擇木而棲:高學歷人才的大小城市權衡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好鋼用在刀刃上,都是指資源如何最優配置的問題。好的人才只有被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任人唯賢、任人唯才的核心是崗位匹配度要高。一般而言,城市梯度、產業梯度和人才梯度是相輔相成的。在多年經濟高速發展之后,長三角的縣域經濟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比如全國第一縣(市)昆山市的經濟總量甚至超過了全國一些地級城市甚至省會城市,有些蘇北浙南的縣級城市盡管是人口凈流出地,但也是全國的百強區縣,其總體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換言之,長三角大城市很大,小城市實際上也并不小,上百萬人口的縣有很多。長三角人隨產業走,是市場經濟配置人才的結果。
我們應該尊重這個結果。盡管高學歷人才配置在產業梯度比較高的城市,是普遍的市場規律,但是由于現在高學歷人才培養較多,僅研究生每年就有上百萬人畢業、博士研究生有十來萬人畢業,大城市現有崗位已經非常有限,審時度勢尋找自己合適崗位,是每位畢業生必須明智做出的選擇。高學歷人才隨產業梯度轉移到下一級城市或者回鄉,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長三角縣域城市招聘高學歷人才,有不少集中在企業、教育和醫療行業,這是高學歷人才容易發揮作用的領域。進入體制內當公務員的并不多,即使當公務員,也是明確給予相應的行政級別。與其說這個級別是給了一個待遇,更不如說,是給了年輕的高學歷學子們一個展示能力的平臺,有助于實現年輕人的創業抱負。因此,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不能將人的成功狹義地定義在大城市、大公司、大學等,而應該是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崗位,讓自己的聰明得到盡情發揮,人生價值得到充分展現,這就是成功。
市場抑或政府,誰持人才彩練當空舞?
給高學歷人才提供優厚的待遇吸引加盟縣城發展,表面上是政府一廂情愿招才引才的廣告效應,實際上并非如此。我們認為,高學歷人才向長三角縣城流動,是這些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比如,同樣為長三角城市,安徽省縣域“重金攬才”的報道不多,待遇豐厚度也差了一些,急切招才的主要集中在蘇北和浙南浙西一些城市。說明前者的產業和經濟發展,尚未達到人才驅動的階段,后者已明顯感受到人才不足所帶來的障礙。
因此,作為一種雙向選擇機制,縣級城市許以重金或豐厚待遇,吸引年輕人去創業和發展,是一種市場化的雙贏結果。吸引高學歷特別是海外名校人才到縣城發展,有助于對青年學子形成示范效應,有助于吸引原籍大學生回鄉發展,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這些重磅政策的引導下,一旦高學歷人才觀念改變,形成一種年輕人在縣城的聚集效應,不僅可以加大產業轉移力度,提升產業梯度,還可以借年輕人集聚,提升城市的活力和創新力。當然,為了進一步吸引年輕人加盟,縣城需要切實回應年輕人在住房、收入、醫療、娛樂、運動、生育、親子等方面的需求,在具體行動上,展示對青年和人才的友好。
總之,高學歷學子去長三角縣城發展,是樂觀其成的事情。所在城市以豐厚待遇吸引外來學子同時,也應適當照顧本地人才的貢獻,要給予他們與引進人才同樣的發展機會和空間,以發揮多個方面的積極性,避免討好了“女婿”得罪了“兒子”。對吸引進來的年輕學子,要加強引進、培養、使用、考核、流動的全過程人才管理,特別要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在引進人才的主體地位,避免政府越俎代庖。在支持年輕人創業的同時,也要有后評估和再次雙向選擇的機制設計,使得政府投入能夠發揮最大效益。當然,年輕人在特定城市有了一定發展后,有愿意去大城市尋找更合適平臺的,縣城也要平心接受。只有順暢地吐故納新,城市的活力才能源源不斷地涌現。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長三角觀察》主編、研究員
欄目主編:孔令君文字編輯:陳抒怡題圖來源:圖蟲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錢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