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經濟下行的大背景遇到史上最多的應屆畢業生,就業問題再次引爆教育頭條。政府出臺的保就業政策中,戶籍放開優惠值得關注,但“搶人才”不一定代表就業寬松,很可能僅針對特殊人群。而民企調低發展預期的收縮舉動,對應屆生而言無異于寒潮預警。
中新網2019年4月17日消息,2019年應屆畢業生數量預計834萬人,再創歷史最高紀錄。
這些應屆生包括高職高專畢業生、本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博士畢業生,他們面對著30年來下行壓力最大的經濟局面,以及11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同比下降261萬個),其中新增公務員崗位1.45萬個,較往年縮水一半。
當然,已經有一部分應屆生率先推遲就業了。比如,2019年報考研究生的290萬學生中,應屆生131萬人,粗略按照錄取率25%計算,大約有30—40萬人。還有出國留學的應屆生,估計也有30—40萬人(2019年出國留學人數大約70萬人)。
即使如此,壓力并沒有減輕太多,要知道,2019年將有50—60萬中國留學生歸國,加入到就業市場的競爭中。
今年政府保就業政策包括,嚴禁就業歧視、提供創業補貼、放寬落戶條件等。
嚴禁就業歧視?在典型的人才高消費的就業市場里,隱性歧視隨處可見,既然就業崗位供不應求,挑肥揀瘦的招聘原則便無從限制。
創業補貼有點撒錢的節奏,顯然是給極少數人的優惠政策。而走投無路去創業,對于大多數畢業生而言,無異于自殘。
戶籍放開政策倒是值得深究。
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規定在100萬—300萬人口的Ⅱ型大城市可以自由落戶,300萬—500萬規模的Ⅰ型大城市放寬落戶條件。
這其中,I型大城市包括了很多省會及省級經濟較發達城市,例如杭州、青島、西安、沈陽、大連、濟南、鄭州、哈爾濱、長春、昆明等。
而更為“搶手”的5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天津、成都、廣州、南京、武漢,“準入門檻”還是很高。
畢竟這些城市中包括了最熱門的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天津、重慶兩個直轄市,還有二線城市中備受青睞的成都、南京、武漢。
當然,即便是超大城市,也在出臺針對優秀畢業生的落戶優惠條件。例如上海2018年便開通了北大、清華本科畢業生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大城市、特大城市、還是超大城市,在畢業生就業、落戶方面,仍將院校背景作為最重要的考量標準。
“雙一流”名單中的大學、或本地優秀高校,幾乎成為標配,充斥著對“教育門第”的迷信。這是否也是就業歧視呢?
政府保就業政策中并沒有提到國有企業,一方面國企數量在中國經濟中的占比并不高,難以支撐如此巨大的就業體量;另一方面,國企的經濟效益再次遇到滑坡,無力承載吸納勞動力的重任。
而作為雇主中起決定作用的民營企業,也紛紛調低了2019年公司發展預期,部門壓縮、裁撤、公司減員的消息層出不窮。
2018年底邁瑞制藥強行解約200名秋招應屆畢業生的事件,似乎預示著,即使是在超大城市(比如深圳),預防私企就業的“乍暖還寒”也是必要的。
作者簡介:趙剛(Andrew)
國際教育知名觀察員,北京城市廣播特聘教育專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MBA,獲評網易號“2018態度風云榜年度耕耘作者”、騰訊教育“2017年度最具價值自媒體”、搜狐“2016年度留學類自媒體人”,撰寫出版《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