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網訊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到2020年,新增高技能人才4萬名。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激勵政策,支持高校、職業(技工)院校、企事業單位選派技能人才參加國際國內技能大賽,對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銀、銅牌和優勝獎的選手,分別給予200萬元、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和“中原技能大獎”的高技能人才,分別給予200萬元、50萬元、20萬元獎勵。大力開展鄭州市百萬職工技能比武和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搭建高技能人才培養選拔平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青年人才儲備計劃
大學本科生落戶鄭州,三年內每人每月可領500元生活補貼
為著眼培養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后備人才隊伍,我市將每年吸引20萬名高校畢業生在鄭創新創業。
今后,我市對新引進落戶的博士、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和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3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落戶后暫未就業或創業的,按上述標準發放6個月的生活補貼;對符合上述條件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鄭首次購房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購房補貼。
高校畢業生初始創業,正常經營3個月以上的,將享受1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初創企業可申請參加我市舉辦的創業大賽,優秀企業可獲得2萬~10萬元創業獎勵。
我市還將實施青年人才國際化培養計劃,每年資助一批青年優秀人才赴國(境)外學習進修,根據培養時間和層次給予3萬~10萬元資助。
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計劃
吸引歸國留學生來鄭創新創業
該計劃將依托我市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企業引進外籍高層次人才。依托歐美同學會、中國創客領袖大會、美中藥協年會等主題峰會,吸引各類國際組織、學術論壇落戶鄭州。鼓勵外資研發機構與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建實驗室和人才培養基地。開展外籍人才融入鄭州培訓計劃,對長期在鄭外籍人才進行社會融入學習培訓。
引進人才也有獎勵,最高重獎50萬元
如何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讓更多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意見》都一一有了明確規定。
建立院士工作站
給予最高百萬元資助
我市明確,將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堅持以用為本,鼓勵用人單位通過技術指導、培訓咨詢、項目合作等形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大院士工作站建設力度,到2020年,新建30家院士工作站,對批準建立的院士工作站,給予最高100萬元資助。加大博士后工作扶持力度,經批準設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市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可分別享受最高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資助。到2020年,各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達到100家。
引進人才也有獎勵
最高重獎50萬元
我市將探索市場化、社會化引才途徑。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獵頭公司等人才中介組織,提高人力資源服務的專業化、市場化水平。將人才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的指導目錄,充分發揮獵頭公司等人才中介組織引才聚才作用,有針對性地尋訪和引進高層次人才,為我市全職引進的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的中介組織,經認定考核后,每引進1人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
引才主打“鄉情牌”,海外人才工作站最高可獎10萬元
立足河南人口大省資源優勢,把握人才流動規律,我市將開展“豫才聚鄭”行動。
建立海內外豫籍重點人才信息數據庫,加強與在外豫籍人才對接,吸引來鄭創新創業。對在相關領域有重大影響力或有較高學術地位的豫籍人才授予“鄭州人才特使”,宣傳推介鄭州發展優勢和引才政策。開展“智匯鄭州”海外行、城市行、高校行等人才對接活動,組織園區、用人單位到境內外人才集中城市開展專項引才。依托留學生組織、華人華僑社團、企業駐外機構和人才中介機構等,設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暢通海外高層次人才來鄭創新創業渠道。對經過考核成效顯著的人才工作站,給予5萬~10萬元獎勵。
新認定的創新創業載體
市財政最高補貼200萬元
同時,我市還將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大力推進創新創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現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全覆蓋。
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創新創業載體,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的一次性市級財政補貼。對入駐市級以上創新創業載體的創客或成立3年內的初創企業,按照不超過50%、最高10萬元的標準,對入駐創新創業載體產生的場租進行補貼。
鼓勵綜合體等各類創新創業載體引進專業化、高層次運營商及運營團隊。每年對市級以上創新創業載體運營團隊(運營管理機構)進行年度公共服務能力和孵化績效考核,經評審認定,給予優秀運營團隊(運營管理機構)30萬~50萬元的市級財政補貼。對認定的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市、開發區、縣(市)區每年按其稅收貢獻給予獎勵支持。
新獲批各類研發平臺
最高獎勵500萬元
此外,我市還將全力打造研發型聚才平臺。將實施鄭州市產學研合作計劃,積極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的科研資源,主動對接中科院系統科研院所、央企科研院所、國內外知名高校在鄭設立分支機構,共建新型高端研發機構,采取“一院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重點支持。
支持企業、鄭州大學等駐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組建國內外一流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研發中心,吸引集聚國內外理工類杰出人才來鄭發展。對新獲批的國家、省級各類研發平臺分別給予500萬元、100萬元補貼。
獎項多多:英才獎、友誼獎、伯樂獎
營造人盡其才的人才發展環境,《意見》出臺了眾多鼓勵措施。
讓科技人員得實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最高可全額獎
我市明確,將增加科技人員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收益。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建立專利技術成果應用長效機制。
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主要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業務的事業單位,將職務科技成果轉讓收益用于獎勵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其他人員,比例不低于70%、最高可達100%,事前有約定的,按約定執行。
允許國有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盈利后,連續5年,每年提取不高于30%的轉化利潤,用于獎勵核心研發人員、團隊成員及有重大貢獻的科技管理人員。
支持科技人員兼職取酬,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在完成崗位職責和聘用合同約定任務的前提下,兼職從事技術研發、產品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成果轉化活動。
支持高層次人才產品市場推廣,單個產品獎勵最高達千萬元
我市將支持高層次人才產品市場推廣。對列入我市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的人才研發生產的,經國家、省認定符合條件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在實現首臺(套)銷售后,按首臺(套)產品銷售價格的最高30%給予獎勵,單個產品獎勵最高金額不超過1000萬元。對其研發生產的終端新產品,優先推薦納入省、市創新產品目錄。
“英才獎”“友誼獎”“伯樂獎”,讓人才更有獲得感
我市還將進一步完善人才榮譽制度。對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重大科研突破、重要科技成果轉化、重點產業發展培育、社會事業領域貢獻突出的各類人才,頒發“商都英才獎”,優先推薦參評各級勞動模范等榮譽,推薦和協商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候選人。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外籍專家,頒發“商都友誼獎”。對引才工作成效顯著的人才中介組織、企事業單位及市有關部門,頒發“商都伯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