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中國進入21世紀后提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年末大陸總人口高達萬人,城鎮常住人口萬人,也就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0.60%,而印度的城鎮化率只有30%出頭。
但是中國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也就是說這么多進城的人里面,還有2.2億“城市人”拿的是農業戶籍,這2.2億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城鎮中沒有房產,但是遠遠達不到上億的規模。
再排除掉深圳、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更多的是普通城市的居民在城市定居,但是不愿意放棄農村戶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農村戶口沒有可獲取利益,那肯定會主動改成城鎮戶口,享受城市的社會保障福利,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認為農村戶口更有意義呢?
首先農村戶口城市戶口因為區域的不同會有很大差異,例如前面提到的上海、深圳,大家是想破腦袋要落戶城市。但是對于江蘇、廣東,甚至是義烏這樣的制造業發達地區,因為他們的農村已經不是傳統的農業聚集地,而是發展集體經濟,喜歡集體辦廠,招商引資,村民能夠按人頭獲得分紅,一戶居民分紅數百萬的村莊不在少數。
還有就是宅基地的所有權,在今年之前,如果選擇落戶城市,相當于放棄宅基地,那不就是放棄拆遷夢嘛,所以農村戶口在大部分地區還是值錢的??倸w來說就是,城市戶口的福利可以花錢得到,而農村戶口更多的是一種資格。
你現在可以選擇落戶城鎮,但是想要回到農村就不是簡單的事了。農村戶口誘人的本質原因是國家對農村經濟的重視,我國是農業大國,城鎮化道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在鼓勵城鎮化的同時更應該照顧好農村。
惠農、鼓勵鄉村發展成為我們長期執行的一項政策,準確地說是一項經濟政策,包括提高農村基建水平和對農業種植的扶持。給地、給化肥農藥補貼、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中國農村的經濟活力一年蓋過一年。
為什么我們一邊鼓勵發展城市,另一手又要發展農村,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拆臺嗎?投資農村其實正是中國經濟發展迅猛的結果之一?;仡櫼幌赂母镩_放這個大背景,我們引進外資和國外技術到沿海城市辦廠,都是說要沿海先富起來,這其實是有原因的。
我們進口原材料發展制造業,然后出口工業品,中間賺加工費,沿海城市才有港口承擔這樣的貿易任務,因此中國一躍成為制造業大國,號稱世界工廠。先是服裝、玩具,到今天全球一半的手機乃至一半的汽車,都來自中國工廠。中國制造業有多強這里不再贅述,反正就是強到容易出現產能過剩,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很容易遇到的危機,動不動就打起來的一戰、二戰,目的就是建立新的國際貿易秩序。
在1997年亞洲金融海嘯過后,我們也遇到了出口疲軟,國內的老板囤積了大量的輕工業制品,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次產能過剩。同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后,我們又遇到了一次出口疲軟導致的產能過剩,今年,這樣的全球大環境,第三次產能過剩是大概率事件。
這對于制造業大國來說是致命的,如果是小國家,這時候就會想著對外轉移矛盾,挑起戰爭就是資本主義國家慣用的計倆,但是我們不同,我們有足夠大的體量可以進行內部消化。
回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那個時候沿海經濟蓬勃發展,引進外資沒有什么限制,而國內尤其是北方地區的工業沒辦法與輕工業銜接,所以那時候的國企不好混。民營經濟更不用說,還沒發展起來,我們一直是靠出口拉動著。
?1997年金融海嘯后,外需下降,內需跟不上,那怎么辦?我們學習了羅斯福新政的辦法,用國債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羅斯福新政的思路就是發行國債,到中央銀行換來鈔票,由政府投資一些回報周期長的基礎設施,胡佛水壩就是羅斯福新政的遺產。
那我們的新政主要集中在哪呢?西部大開發是主要的一塊,同樣還包括中部和東北的工業重啟,第二大項目就是縮小農村和城鎮的差距。2005年開始,我們開始向農村地區傾斜投資,農村的交通、水電網紛紛得到改善,當然這樣的投資基本會打水漂,沒有老板愿意做。
但是我們有國企可以完成這樣的基建工程,很多時候我們看國企營收千億,利潤卻只有千萬甚至是虧損,投資農村基建就是原因之一。社會福利這一塊,也在農村普及。很多農村都有三險,此外還有各種轉移支付形式的惠農政策加持,所以在中國農村地區也能實現創新創業,正是有這種不計回報的國債投資,農村戶口才會顯得更有價值。
現在農村地區得到發展,解決了相當大一部分糧食問題,就業問題還有最關鍵的脫貧問題。農民富裕了自然也要消費,拉動內需又是一塊,當年投資農村的經濟效益正在逐漸發揮出來。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龐大的人口規模,國企強大的執行力,國家對于普通階層的重視,這些都是歐美發達國家所不具備的。
無論是提振經濟還是面對經濟危機,事實證明,我們都有更高級的頂層設計可以化解,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的衰退,超越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