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高校畢業季,一大波好消息助力大學生就業
作者:張奕琳
畢業季,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909萬人,創歷史新高。為了促進畢業生就業,國家和地方各級都大力推行了許多便利政策。
從搭建牽線搭橋平臺到傾斜政策,從打破真金白銀創業難,到便利住房落戶解后顧之憂,一系列保障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包”陸續出爐。
資料圖:大學生翻看招聘簡章。吳俊杰
搭臺牽線,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便利
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地就暢通大學畢業生求職供需信息對接,多措并舉解決求職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出臺就業政策措施,啟動“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舉辦一系列大型招聘會、校企供需對接會等活動,升級推出“智慧就業平臺”,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不間斷的就業服務。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針對大健康、生活服務、文體娛樂、礦業四大板塊推出了四場專場招聘會,還在福建、江西、山東、黑龍江等地推出了四場具有地方特色的專場招聘會。
除了國家層面,各省也出臺了幫助2021屆畢業生就業的措施,各地也開展了招聘會和就業宣傳活動等。從而為高校畢業生和企業之間提供一座橋梁。
例如,福建舉辦2021年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依托省級畢業生就業創業公共服務網絡提供崗位篩選服務。求職畢業生可根據工作地點、學歷要求、工作關鍵詞等選項進行查詢。
廣西啟動“2021廣西高校畢業生招聘季”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包括2021年廣西高校畢業生春季招聘活動和2021年廣西低收入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月。
數據圖:求職者排隊申請。周毅
穩定就業,政策性崗位向應屆生傾斜
除了舉辦招聘活動為大學生就業服務外,從去年開始,政策崗位向高校畢業生傾斜。
去年11月,教育部發文要求各地教育部門配合、協同有關部門,推動穩就業政策向高校畢業生集中,今明兩年落實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空缺崗位政策。
從今年啟動的省級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招聘考試來看,政策性崗位的招錄向應屆生傾斜的特征十分明顯.
今年上半年,省考公務員招考啟動,不少省份將省考招考時間與高校畢業生畢業時間掛鉤,幫助應屆畢業生畢業后上崗。
在招錄趨勢上,也呈現出更加便利應屆生的趨勢.比如上半年舉行的四川公務員招考“四級聯考”,98.4%的招考計劃是應屆畢業生報考,1178個招考名額是專門為應屆畢業生準備的。
又如,今年湖北省事業單位公開統一招錄。崗位要求方面,80%以上的崗位不需要工作經驗,近600個崗位不限專業,方便往屆高校畢業生和各類社會人才報考。
資料圖:大學生與招聘單位工作人員的交流。中新社記者福田攝
e="font-size:15px;">人才爭奪,各地更新住房落戶政策
大學生畢業季也是各地“搶人大戰”激烈之時。各地列出的“引人”政策,解決落戶、住房等后顧之憂的措施尤為受到輿論關注。
去年年底開始,廣州、無錫、青島、福州發布落戶新政,極大放寬了落戶門檻。
福州市提出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不設學歷、年齡、就業創業限制,外省市人員均可申請在該市落戶,六縣(市)、人員均可申請在五城區落戶。
無錫市在去年12月實施規定,全面取消了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技術工人等群體的落戶限制,敞開學歷型、技能型人才的落戶大門。
另外,今年5月,南京市將人才落戶條件再次放寬,其中本科學歷人才從40周歲放寬到45周歲,將留學回國人員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并納入;40周歲以下大專學歷人員,在寧就業參保半年就可以落戶。
除了落戶政策的調整,為了幫助畢業生順利解決“住房難”“租房貴”等問題,各地努力在“住”的方面解決畢業生的后顧之憂。
例如,今年3月,青島市發布通知,明確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每人每月500元-1200元不等的住房補貼,并規定博士、研究生學歷人才可一次性享受15萬元和10萬元安家費補貼。
資料圖:2021年春季廣西人才交流大會在現場提供“一對一”就業指導服務。黃艷梅攝
真金白銀,解決大學生自主創業難點
在對大學生的住房落戶等提供支持和便利之外,各地也出臺政策措施,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針對畢業生創業面臨的融資難、資源少、能力弱等問題,各省市促進創業的政策不斷加碼發力。
今年6月,安徽省合肥市發布政策擴大大學生創業創新引導資金規模,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給予最高50萬元免擔保免息貸款支持。
貴州省則出臺創業補貼措施,對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自工商登記注冊之日起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一次性5000元的創業補貼。對省內在畢業年度有就業創業意愿,并積極求職創業的就業困難應屆畢業生,一次性給予每人1000元的求職創業補貼等。
天津市今年出臺45項措施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對應屆高校畢業生首次在津創辦企業的,給予最長3年五項社保補貼和1年崗位補貼。應屆高校畢業生租房創辦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給予每月最高2500元創業房租補貼,補貼期限最長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