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繁華樓市
8月27日,上海市房地產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第四批次集中上市的新建商品住房房源中,部分項目的認購入圍比有所調整。
公告顯示,此次共有17個樓盤調整了入圍比例,從之前的1.3調整至1.8~2.5不等。入圍人數遠高于之前的1.3倍,意味著低分選手的入圍幾率變高,而那些高分的“社保巨子”買房“中簽”幾率下降。
網紅樓盤入圍“選手”幾乎全部滿分
上海買房積分制總分值分為基礎分(家庭、戶籍、房產、5年內在滬購房記錄)以及動態分(社保情況)兩部分。
有業內人士給《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以位于上海浦西的某網紅新盤為例算了一筆賬。該樓盤二手房市場價在18萬元/平米左右,而新房價格是13.6萬元/平米,也就是說,一旦搖中,購房者能“躺賺”千萬元。因此,該樓盤搖號的入圍分數高達112.8分。
“如購房者基礎分滿分60,該項目需要社保積分:112.8-60=52.8分。該樓盤社保分系數為0.24/月,需要社保52.8/0.24=220個月。積分制從2003年1月開始計算社保月份,截至目前該項目的社保上限為221個月?!边@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最終只推出47套房源的該樓盤,參加搖號的購房者幾乎全部是“社保巨子”。據專注樓市分析的左邊公眾號右邊“同策好房”統計,入圍的61組購房者中,其中59組為“60分+221個月社?!钡摹皾M分選手”,另有2組“墊底選手”為220個月社保。
而在大虹橋板塊的另一熱門樓盤也出現了“社保巨子”的身影。該樓盤共有397組認購人,認購率高達245%(其房源量為161套),觸發了積分制。最終入圍搖號的購房者共226組,入圍分數線高達78.36分。據業內人士測算,倘若購房者基礎分拿滿60分,則需要社保至少繳納153個月才能入圍。
規避“老人盤”,上海出手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今年7月底,上海市有關部門就出臺新規規定,通過贈與方式轉讓住房的,該住房5年內仍記入贈與人擁有住房套數。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老人把房子贈予轉讓給子女,然后用老人的名額積分買房的行為。而上海此次再次“打補丁”意味深長。
一些購房者或憑借在上海高積分的優勢,進而輕松入圍。但這可能是子女借父母高社保積分的優勢而購房。雖然房產掛父母名下,但顯然形成了不公平,也產生了目前市場上備受批評的“老人盤”現象。
今年上海市第四批次集中供應套房源即將上市銷售,在這42個項目中,超過八成項目供應房源為剛需型,有26個樓盤的房價低于5萬/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各個樓盤都設置了入圍比,入圍比從1.3到2.5不等。
在新規則下,購房者想通過借父母高社保積分去購房,其實不可行,或者意義不大。因為部分熱點樓盤尤其是改善型樓盤會采取搖號的做法,那么做高積分的操作就沒意義了。這樣一來,這部分購房者會更加理性。
其他一些購房者本身在上海工作多年,社保也是正常繳納,有合理的改善型購房需求。過去因為積分不敵“社保巨子”,所以想在市區買套房的難度還是很大。
他認為,此次政策后,一些樓盤以搖號方式進行,這些購房者入圍的可能性更大。即便最后搖號買不到,但有了公平的入圍機會,購房者會覺得享受了公平性,這樣也促進了購房秩序的穩定健康發展。
此次政策對于其他一些購房者,尤其是剛需盤或郊區盤的購房者來說,影響不大,甚至沒有影響。過去此類剛需盤和郊區盤的入圍線是1.3,此次沒有調整。如果購房者認購某個郊區盤,其認購率超過1.3的入圍比,就要進行積分考核,然后入圍者進行搖號,同時需要限售。而如果某個郊區盤比較冷清,低于1.3的比例,那么走正常的房企交易流程就可以。從這一點看,現在和過去的操作是一樣的。
此次新政‘打補丁’就是增加入圍人數和參與買房搖號的機會。1.3的比例的確不高,對于一些熱門區域的項目,很多想改善住房條件的人無法實現購買需求。分數高的樓盤可能要75分以上,一些60多分的客戶直接被排除在外?,F在擴大入圍人數使分數不高的人有入圍機會,進一步體現機會公平。這體現了上海有關部門的精細化管理,根據樓盤的需求差異,使不同房源有不同入圍分數線,改變此前一刀切的方式。
前幾批房源中幾乎有一半的樓盤觸及積分制,一些奇高的入圍分數使大家在購房上有焦慮情緒。給消費者市場直觀感受是,市場熱度還是比較高。今后有極端入圍分數線的樓盤預計會減少。
此前購買二手房的人群中,不少人因為分數不夠,只能選擇二手房。目前針對二手房的調控增加,部分客戶支付能力受到限制?,F在新房推出的節奏比較快,量比較大,加上入圍比例增加,會吸引買家嘗試新房。因此對于整個市場而言,需求力可能會轉向新房。
新房搖號入圍比例由統一的1.3調整為四檔,即內環內為2.5、內外環間為2、外環外熱點樓盤為1.8、外環外非熱點樓盤為1.3,這樣調整有利于區域間購房熱度更加均衡,更加合理。
不過,于小雨認為,即使購房入圍比例上調,但是上海作為一線城市的限售政策很難改變。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預期的態度非常堅定,所以此舉對市場供需不會產生較大影響,歸根結底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但是在穩市場的預期下,這些政策更多是為了保障居民購房的公平,降低購房參與門檻。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