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秦朔朋友圈”的前同事蘇子,前段時間喜得貴子(插個題外話,很奇妙,在秦圈全職或兼職過的,頭胎生的都是兒子,二胎都是女兒,至今沒有例外),他目前在杭州工作生活。他是第一個在杭州健康通APP上使用“出生一件事”服務的(杭州公安部門聯合社保部門及醫院共同推出)。他說,上午申請,下午就辦好了戶口和社保手續,從孩子出生到戶口、社保手續辦好,只有52個小時。他很驚嘆這速度和良心工程。
我兩三年前在上海辦我孩子的出生證、戶口、生育保險、醫保社保等手續的時候,倒也不麻煩,這四件事需要到四個不同的地方辦理,辦理也快,基本不需要排隊。上海最近也推出了類似的APP,叫隨申辦市民云,有新版社???、少兒基金、結婚預約、出入境、在線開具證明(戶籍證明、出入境記錄),甚至垃圾分類等幾乎所有民生功能,目前還不能在線辦理戶口,但已經有了“在線辦理”這個按鈕。
對比一下,確實顯得杭州搶人的誠意十足,公共部門辦事效率,一直是杭州為代表的浙江省的特色,“只跑一次”確實深得民心。但江浙滬的辦事效率,并沒有那么強烈的對比效應,人們大抵不會因為這個理由,就放棄一個熟悉的地方去另一個城市發展。個人的發展都是個人的際遇造就的,僅有一些不多的共性的東西供人探討。
我長住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主要是因為在這兩個城市都上過學度過整個青春期,有足夠的熟悉度和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并不是城市給的,大部分是自己給自己的。在越大的城市越能隱藏自己,喧鬧的背景色中享受自由和自主。
高校和工作,是個人發展性最強的兩個領域,是年輕人選擇一個城市的首要基礎,配得上自己的野心,又能容納自己的任性和才華,才是一個城市最性感的地方。
中國人對于金錢和實力的“誠實”,是根深蒂固的,你有沒有辦法混得好,有沒有辦法衣錦還鄉,是中國式接地氣志向的變現,只有這樣,你才能感受氣魄和格局,使得大城市基因滲入個人和家族的基因里。
至于戀愛和生活,則是另外一個維度,知乎上關于杭州和南京選擇哪個城市的話題,就是由戀愛中的異地男女朋友提出的。這一方面,則是人文性、歸屬性、治愈性、涵養性、包容性、服務性等等所要求的。
這篇文章就散談一下,上海、杭州、南京這三個城市吧。
移民,移民
除了原住民,這幾個城市的人都是哪里來的?實際上上海、南京、杭州都呈現了移民社會的特征。
南京經歷了三次“衣冠南渡”、“六代京師”、明清時期的江南重鎮發展,所以,各個時期都有移民??滴趸实哿文舷陆?,五次下榻在江寧織造府,足以說明他對于南京的重視,當時,南京幾乎是人人向往的地方。
南京移民社會的特征明顯。經過太平天國時期和日本抗戰時期,屠城使得南京人口減少幾十萬。1948年9月,南京戶籍統計的數據顯示,其總人口為133萬,其中,本籍為人,外地籍人,外地人的占比達到了61.2%。
而上海呢?據統計,至1949年上海解放,總人口為554萬,其中非本地籍人口有471萬,占總人口的85%。移民社會的特點比南京更顯著。
杭州,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南宋時期外籍居民定居杭州的已經超過土著居民,乾嘉年間,杭州府人口達到310萬。1937年杭州人口59.6萬人,1938年銳減至18.1萬人,建國前后杭州人口為40~50萬人,都是不斷移民的結果。
由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這些城市歷來接受人口遷入,排外性都不明顯,從歷史上來看,南京可以說移民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也許,正因為自古以來是移民城市,古都城們才能一直煥發活力。
人口的遷移,其實一直不是個新鮮事。我們把時間拉長,發現人口流動是最正常不過的現象。
所謂逃離北上廣,更多的也只是一個概念,數據上并不存在明顯的特征,更比不上歷次的人口遷移潮,放在歷史上,不要說小浪花,可能連漣漪都算不上。
如果非要從排外程度上比較,南京人可能是最不排外的,據說,在南京,普通話使用率最高。根據切身體驗,上海和杭州也并不排外。一個有格局有氣魄的城市,本應該海納百川。
高校,高校
上海有4個985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10個211(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海軍軍醫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
南京有兩所985(南京大學、東南大學),8所211(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藥科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杭州有且僅有一所985兼211高校,即浙江大學。近年來,炒得火熱的西湖大學,被眾人所期待。
高校是培養年輕一代才華的非唯一但主要的源泉。無論如何批判教育制度,競爭激烈程度,競爭的不公平,都不可否認,高校打的是科學底子和人文底子。雖然說成敗不論出生,更不論背景,但底色是人生固有的色彩和烙印。一個人畢業于哪個城市的哪個高校,會讓人產生某種特點和風格。也更容易讓人選擇一個城市過下去,與一個城市相伴終老。
在科研方面,英國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顯示,全球科研城市50強中,上海排名全國第2,全球第7;南京全國第3,全球第12;杭州全國第8,全球第33。
此外,上海還是商學院最發達的城市,我們采訪過和合作過的交大高金、中歐工商學院以及里昂商學院在華師大的合作學院等,都很令人驚嘆,這也是一座城市的商業文明。
野心、夢想和工作
PaulGraham,著名的風險投資家,Ycominator的創始人,被譽為“硅谷之父”,在CitiesandAmbition(《市井雄心》)里提到:
每個城市都在對它的居民散發著一些訊息。有的地方告訴你,你應該過得舒服一點兒;有時候,你聽見的是嗡嗡作響的雄心。盡管琢磨起來有刻板印象的政治不正確之嫌,但你必須承認,紐約發出的訊息,與舊金山、巴黎或者倫敦確實不一樣。
一個城市肯定在發出某種特定的訊息。隨著人們對于自己人生定義的趨異,每個人聽到的訊息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選擇一個城市,要完美地匹配自己的野心、夢想與優雅。有人說,一二線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線城市容不下靈魂。靈魂就是某種精神性的追求。其實都容得下,關鍵是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別讓自己陷入求而不得的惡性循環里。
我的碩士同學在南京一所211學校當老師,他們夫妻兩個都是德國博士畢業,進去一年后就評上了副教授,現在已經是教授、博士生導師了。我看他們做著科研工作,生了二胎,兒女雙全,辦著各種國際研討會,過得很好。他說,他喜歡南京,生活很舒適,以前房價還好,最近幾年漲得厲害。
去高校工作,是我們班將近三分之一的同學的選擇,如果去上海和杭州,上海是競爭太激烈,杭州則只有浙大,更難進。有人說,如果你要選擇高校、研究院、國企、大民企,還有公務員職位,那么南京很合適。
這幾年,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南京的存在感,沒有杭州強,南京除了蘇寧和途牛,沒有特別大的互聯網公司橫空出世。
而杭州,是明晃晃的流量之城,人氣和帶貨量,商品經濟的最新形態在那里肆意發展,無論何種方式,都支持創新,那里唯一的邏輯就是快速周轉的流量。在移動互聯網的世界里,故事必須高產,才能順應這個“故事吞噬機”的互聯網生態,新支付、新零售、新**等等。沒有“最新”,只有“更新”。商業化好當然好,但也要記住,凡事過猶不及。這個直播帶貨興盛的——吆喝的時代,我們要想一想,到底為什么,現在都流行吆喝?
大部分人并不是創業者,這幾年雖然創業者霸占了屏幕,但其實成功者很少。中小企業的壽命只有不到三年。大部分普通人只是找一份工作,工作者的勞動,最踏實,最實在。安安穩穩地找一份工作,還是上海、南京的安全感比較強,這幾年屢屢傳出的996,裁員潮,都是來自杭州的聲音較多。在上海打拼的并不一定是冒險精神最強烈的,雖然房價很高,但這并不是一項冒險,可能是為了追求確定性、安全系數更高的生活。
隨著這幾年深圳、杭州的崛起,讓人感覺到心跳和明星氣質,但這個時候也應該反思一下了。到底這樣的創新、活力背后的亂象,會如何影響今后的發展。太熱鬧,太正面,往往會掩蓋落寞和陰暗面。而且,QuestMobile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首次下降,移動互聯網的天花板已現,用戶數11.38億,使用時長6小時。
大指標,大環境
長三角以占全國2.2%的土地面積和全國11%左右的人口,貢獻了全國GDP的近20%,它還擁有全國16個GDP“萬億俱樂部”城市中的5個。
杭州的GDP于2015年突破萬億大關,而南京一年之后便迎頭趕上;2018年,杭州與南京的經濟規模分別為1.35萬億元與1.27萬億元,在全國各城市GDP排行榜中分別位居第10名和第11名,膠著程度可見一斑。上海的GDP為3.27萬億,比杭州與南京加總還要多25%。
在增速上,杭州近三年都在不斷下滑,而南京已連續兩年呈攀升態勢,故而短期來看,南京與杭州的差距很可能會進一步縮小,甚至不排除反超的可能。2019年上半年,杭州GDP6949億元,增長9.3%,南京6742億元,增速8.7%,其增速是江蘇第一,上海為.94億元,增長5.9%。
2018年中國城市財力50強排行榜顯示,上海排名第1,杭州排名第7,南京排名第11。
從人均GDP來看,自2016年以來,南京的人均GDP均高于杭州,且有逐漸拉大之勢。但其實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支出來比較更為貼切,在這兩個指標上,杭州均領先于南京。當然上海這三個指標均比杭州和南京高。
杭州的第三產業發展極為迅速,所占比重從2008年的46%上漲到2018年的64%,這與互聯網及房地產業的大發展有關系;相比之下,2018年南京第二產業占比為36.83%,高于杭州的33.8%,暗示著南京的工業占據著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位置。進一步對比兩市的工業總產值,可以看到,南京于2013年超越杭州,此后便一直保持領先。
在三產比例上,杭州為2.3:33.8:63.9,南京2.1:36.9:61.0,上海0.3:29.8:69.9。
近日,由國家工業部舉辦的中國智能制造生態建設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發布了中國先進制造業城市發展指數十強城市榜單。榜單十強分別為上海、深圳、廣州、北京、蘇州、武漢、重慶、寧波、青島、南京。浙江只有一個城市入選,即寧波,杭州落選。
2018年,南京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1.5%,要高于杭州的8.4%,且絕對規模上也在2014年之后保持領先,但低于上海的17.69%。魔都始終是金融中心。
上海,老齡化率為21.8%,杭州和南京為14.64%和14.07%,可見,杭州相對南京更為嚴重,這對于未來城市經濟增長造成的負擔不容小覷。
此外,據財富中文網近日發布的2019《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顯示,杭州有17家企業進入榜單(浙江34家),而南京有9家(比去年減少3家,江蘇總共31家),上海56家。世界500強公司,上海7家,杭州4家,南京0家。上海的國際化氣質,也是其他城市所不及的。
情緒、情節、愛情與婚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情緒、故事、情感。所以選擇哪個城市,真的不是一些大環境指標能夠說得清楚的。
城市的調調、讓人感受到的東西,都在空氣里,還有紙面上。這個時代很奇怪,文藝青年會被痛扁,但城市的文藝和人文氛圍會被熱捧。這個世界就是那么矛盾。
這三個城市的兩小時圈都是山和水,同屬江南風光,最易安放人們的閑情逸致。文化有同有異,又彼此兼容。很多創造性的事情,都需要靈感和啟發,情緒和理性的相互作用。
這幾個城市都可以相互交換情緒、心理和景色?!罢l收留我我就留在這里”,“你有酒我就有故事”,普通青年和文藝青年都享有留在一個城市的誠實理由。三城之間,景色是共享的,自駕或高鐵,都很方便,住在江南,不分彼此。
在杭州,蘇堤、北山街、太子灣、滿隴桂雨、曉書館等等之外,又多了中華第一城——良渚文化遺址公園。
在南京,獅子山、城墻、挹江門、夫子廟、情侶園、玄武湖、閱江樓……,要氣魄有氣魄,要文藝有文藝。
在上海,無數的博物館、美術館、沒有在中國看不到的展……
曾經有一份自媒體收入最多的15大城市排名,上海排名第1,杭州排名第6,南京排名第9,這份榜單間接反應了職業選擇的自由度。能讓人靠寫作養活自己甚至體面生活的城市,是包容度很大的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的大V數量都挺多的,寫作最能制造情緒,也能緩解情緒,這是一把雙刃劍。
還有,對城市的情節一代代人在沉淀。陳丹燕有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從來沒有少過帶著夢想來到上海闖世界的人”,張愛玲、王安憶自不用說,石黑一雄的《我輩孤雛》、安德烈·馬爾羅的《人的命運》……等等,都有很濃的上海印記。上海給人的感覺就是近現代的寵兒。杭州和南京則多是古詩、詞、文里的意境。
至于愛情和婚戀,神話玄幻的鼻祖《新白娘子傳奇》,是在杭州和南京拍攝的;其實,民國劇、都市偶像劇都適合在這幾個城市里拍攝,比如情深深雨蒙蒙就是在上海和南京拍的。似乎這幾個城市都是適合戀愛和婚姻的地方。
人們總是在這里尋尋覓覓,找緣分、找歸屬、找歸宿。每個人在哪里定居,跟這個關系很大,異地的總會找到共識。每個人都孤獨,特別是城市里的人,其實就那么寥寥幾個親朋,就可以相伴一輩子,也會說散就散。
到細小的生活中去,其實人都是情感的需求方。那么如果一個城市能容納復雜性,并且總體還呈現光明向上、包容、辯證的溫暖,那么就值得共度余生。
生活,生活
人們對杭州吐槽最多的應該是交通?,F在不僅有些地方單雙號限行,堵車很嚴重,有人戲稱“如果你出門的交通工具是汽車的話,還是別來杭州了?!彼牡罔F又是相對不發達的,僅有南京的不到三分之一,上海的六分之一。
南京是高鐵干線樞紐,通過南京的高鐵動車數量為910趟,僅次于上海,杭州為698趟。
南京建成區面積比杭州大50%。所以,杭州中心城區的面積相對其他兩個城市也最小。南京默默地發展著,在這三個城市中房價收入比最低。如果杭州是洋氣、現代、時尚的話,南京就是大氣、沉穩、樸實。
上海就是當之無愧的現代化、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陸城市,街上有最多的便利店,接了最鮮活的地氣。杭州雖然新零售做得更好些,但傳統零售的那種方便度還是低了些。商業上常講究要選址,但我更想說,若是更均衡地分布,沒有那么高的競爭氛圍,那么集聚的贏家、巨頭通吃,會顯得這個世界更美好、平等一點,上海的抬頭就能看到的便利店似乎體現了這個特質。
人其實本身欲望并不多,一日兩三餐、運動、工作、休閑,存有一點理想即可,在各種造富、奮斗的環境下,才會想著要選擇多余的目標去努力。我住在上海的目的,是我反而可以減少一些欲望,可以隱居起來。沒有特別高的投機的機會,有些熱鬧可以不去湊。
關于教育,高等教育已經對比過了?,F在談的是K12,其實我個人認為K12是生活的一部分,因為那是孩子的事情,不再是個人發展的事情,把這部分應歸入生活,因為它經常擠占工作之外的時間,以及生活經費。
上海的教育就不用說了,其他兩個城市的公辦、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之風都漸漸類似。素質教育和鐵定的學業似乎都不可偏廢。每個城市都有神仙學校,都有牛娃,就不做對比了。
其實,那就是生活。生活得幸不幸福,不光是孩子的分數、技藝才能,還有自己的財力、精力以及價值觀決定的。
再來聊,醫療水平,上海有41家(2016年3月15日衛計委數據)三甲醫院,南京32家,杭州26家。上海和南京均屬于中國新藥研制的重要基地,排名前三。
總的來說。在公共領域與設施上,如交通、教育、醫療等,上海和南京,相對勝于杭州。
不過,杭州近幾年的發展潛力顯露無疑,成長競爭力日漸增長。有一份“中國城市成長競爭力排行榜”(中外城市競爭力研究院、香港桂強芳全球競爭力研究會、世界城市合作發展組織聯合制作)顯示,深圳1,重慶2,蘇州3,杭州4,廣州5,南京6,天津7,香港8,青島9,上海10。杭州領先。
根據第一財經的調查,關于人才腹地,上海吸納的是全國各地的人才,覆蓋長三角及北京、深圳、昆明、貴陽等,其外來人口主要來自南京、重慶、蘇州、無錫、武漢、杭州等新一線城市;杭州吸納的主要來自浙江省內和江西,大部分來自金華、合肥、溫州、昆明;南京則來自江蘇省內和安徽,有人戲稱,南京是江蘇和安徽兩個地方的省會。
在國家規劃中,南京是東部中心城市,杭州是長三角中心城市,而上海從國家中心城市定位變成卓越的全球城市。
互聯網+戶口留得住人嗎?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并且進行了調查,杭州市中心15分鐘內可以找到一個養老助老機構的小區占比為44%,而上海是78%。
最終,還是“煙火氣”能夠留住人,所謂煙火氣,包括便利店,社區配套,養老、衛生、教育、商業、文體、交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交通、教育和養老三項。內心歸屬和生活滿意度,真的每個人都不一樣。城市的治愈功能,還是來自新的機會以及持久的善待。
本文參考:
鄭生勇:《杭州歷史上的人口遷移》。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等:《杭州VS南京:一分之差差在哪里?》
本文轉自左邊微信公眾號右邊“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