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10:30,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臨港新片區三周年發展成就,并發布《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措施》)。
《措施》共包含3個方面23條任務舉措,其中有10條政策支持進一步優化人才落戶,賦予臨港新片區引進非上海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重點扶持用人單位推薦權,推動技能勞動者在新片區高質量就業,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引進專屬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加強人才子女就學服務,完善相關保障機制。提高持永久居留身份證外籍人才工作生活便利性,外籍人才憑永久居留身份證在臨港新片區定點醫院享受網上掛號預約醫療等服務。
其中,在強化政策保障,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要素供給方面,有兩項措施值得關注。
一是進一步優化人才落戶政策。賦予臨港新片區引進非上海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重點扶持用人單位推薦權。建立和動態調整適應臨港新片區發展需要的重點專業目錄。支持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根據臨港新片區重點產業布局和發展實際,動態調整人才引進重點機構推薦范圍。
二是定向優化臨港新片區人才購房政策。優化人才購房條件,在臨港新片區工作的非本市戶籍人才繳納個稅或社保滿1年及以上,在臨港新片區限購1套住房,所購住房自合同網簽備案滿7年后可轉讓。
在長三角城市紛紛解除嚴格限購的大背景下,上海選擇臨港三周年這一節點放寬臨港區域的限購條件,除了為臨港吸引人才的考量之外,臨港去年今年大量土地出讓也面臨巨大的去化壓力,如果在臨港(南匯新城)試點成功,未來上海很有可能在五大新城也逐漸定向放松限購資格,讓新城參與長三角城市的搶人大戰。
除了重磅的人才政策,大家對臨港下一步的發展同樣關注。上海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在會上表示下一步發展中,臨港新片區具體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更加著力:
一是更加著力于制度創新,讓高水平開放成為臨港新片區發展的最大紅利。圍繞“五自由一便利”,實行更大程度的開放壓力測試,在跨境金融、離岸貿易、數字經濟等若干重點領域開放上邁出更大步伐。到“十四五”末,建立起更為成熟的“五自由一便利”制度體系,在制度型開放上形成更多突破性的典型案例,全球資源要素配置能力顯著增強,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初步建成國際認可度更高、競爭力更強的自由貿易園區。
二是更加著力于世界級產業集群打造,讓先進制造業成為臨港新片區發展的根本基石。到“十四五”末,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年均增速25%。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集成電路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聚集人工智能企業500家,產業總規模超500億元。
三是更加著力于科技研發,讓科技創新成為臨港新片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到“十四五”末,力爭引進培育8家以上國際一流的高水平實驗室,30家新型研發機構,1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
四是更加著力于新業態新模式培育,讓“五型經濟”成為臨港新片區發展的特色亮點。高水平建設好洋山特殊綜保區、滴水湖金融灣、滴水湖AI創新港,快速提升臨港新興產業發展能級。到“十四五”末,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經營總收入達到1萬億元,進出口總額達到2200億元;各類金融機構和投資類企業超過800家,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25%;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50%。
五是更加著力于現代化新城建設,讓智慧、低碳、韌性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路徑。全力推動車路協同應用場景全域開放。結合氫能產業發展,推動主城區公交、市政特種車輛全部實現氫能化。到“十四五”末,6.5平方公里國際創新協同區全面實現數字孿生運營,并向全域拓展;骨干道路車路協同覆蓋率達到100%,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0%。
六是更加著力于“筑巢引鳳”,讓人才成為推動臨港新片區發展的第一資源。啟動實施臨港新片區“人才筑巢工程”。未來三年,臨港新片區將提供18萬個就業崗位。
最后,附上此次23條政策圖文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