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貓哥
來源|大貓財經
海外鍍個金回來,不僅能成為“高層次人才”,還有84.4萬的補貼到賬,還有這好事兒?
最近,邵陽學院公布了一批博士人才引進的名單和待遇,好家伙,引進費+科研啟動經費+住房補貼,每人能拿到84.4萬,真的好大一筆錢。
人才引進倒是沒啥,各家高校都在做,牛校都在搶院士、杰青、長江學者等,而地方的小二本,就只能搶搶博士了,學校教師“含博率”高,意味著從學院走向大學就邁出了一大步。
但是,邵陽學院的這個名單爭議很大,有人戲稱,陽澄湖有“洗澡螃蟹”,這學術圈也多了“洗澡博士”。為啥這么說呢?
這個23人名單捋下來,他們所在院系橫跨馬克思主義、體育、外語、理學、機械、信息、經管等多學科,但是他們同年入學、同年畢業、同一個大學、同一個專業,雖然教育學對于教師來講是萬金油,但是學位大于專業,難免有鍍金之嫌。
另外,他們的上學時間,橫跨疫情,意味著他們本來學制就短,在菲律賓的時間,只有幾個月,其余的時間就是在國內上網課,那么這個批量生產出的博士學位的成分,也有點耐人尋味。
另外,這也屬實打破了我們對于“高層次人才”的認知,菲律賓不僅不是教育強國,更不是傳統的留學目的地,而亞當森大學更是名不見經傳。
這當然不是學校歧視,去年11月份,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就發了通知,對部分海外院校的學歷認證加強審查,其中就有亞當森大學。
為啥加強審查呢?
因為“我中心陸續收到多起舉報,反映部分國外院校在疫情期間針對中國市場大肆開設低質在線課程”。
“低質在線課程”,再看“高層次人才”,就有點諷刺。
當然,學校也有說法,一些院長表示,因為“難以引進國內的博士人才”,所以只好自己培養。
真的很難引進國內的博士人才么?
在知乎上,有位上海交大的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出來現身說法,其曾投考邵陽學院,因為方向不符合,被婉拒,二投再次被婉拒,即便其簡歷中附有“jcr一區”的文章。
雖然學校出身并不意味著錄取引進,但身為國內Top級高校的對口博士,趕不上海外雙非的哲學博士,不免讓人懷疑,這些崗位是已經挖好的蘿卜坑,這個嘲諷程度,比“小鎮做題家”還悲催,就算是熬到學歷的Top級,還是趕不上一口熱乎的。
至于其“方向不符合”的理由,就更扯了,需要不需要,還是招人的說了算,比如法商學院會需要一個分子生物學的博士嗎,但是確實就引進了。
至于“引進難”,根據其人事處的信息,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博士學歷的教師增加了100多,而2022年上半年,引進的博士就有65人,其中包含不少教授、副教授的職稱,還不包括這23個博士講師。
不過確實,在引進的博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海外博士,但是能引進的海外博士又確實少,僅有的海外博士,不是基本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
最近幾年,很多地方高校都熱衷于引進海歸博士。
今年,石家莊學院也選聘了一批博士,海歸博士分別來自俄羅斯、菲律賓、韓國;
河南大學的專任教師崗位9位海歸,分別來自西班牙、日本、韓國;
南通大學的一批教師中,海歸來自荷蘭、日本、韓國;
宿遷學院的教師崗位的海歸,則主要來自韓國、泰國、西班牙。
引進海外博士也沒啥問題,但是這些海歸的日韓、東南亞的含量太高了,而這些地方已經成為著名的“學歷工廠”,就很有趣了。
傳統的“學歷工廠”是英國,前幾年“一年制”碩士博士招了不少人,而不少香港的高校也學了過去,“學渣鍍金”成為這些“水碩”“水博”的主要目標群體,結果因為開太多后,名聲也臭了,結果這些項目也開始轉移了,除了歐洲,就是日韓和東南亞。
海外“水碩水博”早就被做成了生意。
不僅中介在推,海外的那些非知名院校也樂于開設課程,反正賺錢嘛,不寒磣,而且誘人的buff真的開全了:免試入學、沒有語言要求、1年學制、周末上課、視頻授課......
這種速成的博士有多速成呢?最短12天就能修完一學期的課程,一年制的話,24天就能拿到學歷。
當然價格也不菲,學費加中介費,七七八八下來,20萬人民幣,其他費用另算……
而最近的一年制碩博的當紅炸子雞,是科倫坡大學,是斯里蘭卡最高學府,宣傳上說是全球排名1000左右,相當于國內末流的985/211,也不用怕因破產導致的國家內亂,肉身無需到斯里蘭卡,全程網課,就能拿學歷,一年10多萬,比韓國劃算。
而菲律賓高校的博士生意也很好做,亞當森大學的官方學費3-5萬,而中介嘴里就是15-20萬,當然中介的服務也很到位,日后還會輔導作業和論文。
空口不能鑒水,但架不住很多學校的黑歷史就在那里擺著呢:
韓國的南首爾大學、圓光大學是速成博士的重災區,教育部留服中心點名了9所因網課問題而被加強審查的高校,菲律賓亞當森大學和泰國格樂大學都在列,當然,還有不少野雞大學,專業批發學歷,比如當年“培養”了唐駿的西太平洋大學,比如現在“培養”了陳春花的愛爾蘭歐洲大學。
而這些大學畢業的博士,已經開始進入中國高校當老師了。
年年被罵,但年年有人對“水碩”“水博”心向往之,不惜拼錢也要讀,為啥?
海歸的學歷光環雖然已經褪色不少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光環仍在,出國留學鍍金至今仍然是上升的優勢手段之一。
水不水的另說,只要經過中留服的認證,那就是蓋章認證的海歸學歷,那么優勢就來了。
戶口,尤其是北上這樣的一線城市落戶,有單獨的海歸條款,上海把學校固定在了Top100,但是北京政策并未規定學校,原則上認證的海歸就有希望;
海外學歷簡直就是體制內工作的敲門利器:
比如考公,在學歷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卡證件資格而非具體的真實學歷,“一年制”比“三年制”的起跑線就不在一起;比如高校編制,地方性的高等院校,對海外背景有迷信性的需求;當然,如果在體制內混個晉升,海外學歷鍍金再合適不過。
如果被選中公費培養,連那幾十萬的學費都不用掏,工作不用愁、回來就晉升、還有補貼,簡直就是人生贏家。
最重要的當然是錢。
現在的人才引進,博士起步,當然最低的待遇,看上去也不算低,幾個招了海歸博士的院校的最低人才待遇,都是15萬起步,還能協助配偶解決就業。
進入新學期,在讀博士將達到56萬人,吭哧吭哧地讀個博士,能正常如期畢業的,也不到40%,“小鎮做題家”的學術上升之路,也不過如此了。
但是,如果一個苦讀的博士和一個海歸“洗澡博士”同時競爭,在相同的規則下,只因為“海歸”的海外背景buff加成,就能勝出一籌,也確實說不過去,如果高校自培“洗澡博士”的話,順帶著把那些真正認真留學的人,一道嘲諷了。
越有的,越容易,越拼的,越困難。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