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一
近日,上海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網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其中明確了一條,即: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只要是這兩校的本科畢業生,均可以直接落戶上海市。
作為一個上海人,我覺得這是合情合理的。為什么這樣說?因為不是誰都能考上北大、清華。在中國高校的排行榜上,雖然第一梯隊的諸多名校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追趕,可惜,北大清華的巔峰地位從來沒有被超越過。每年的高考季,各省最高分的考生,大多數都是入駐這兩所院校學習。
可以說,就本科領域而言,清華北大的學生其含金量是最高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上海市要吸引人才,選定清華北大的本科應屆生,完全合情合理。當然,有的朋友會覺得這有些不公平,城市引入人才還要分三六九等。但是,社會就是如此,君不見,畢業季時,多少大企業只招985、211院校的畢業生,那這對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就公平嗎?所以,復旦和上交等院校的同學,就不必委屈了,誰叫你不考北大清華呢。
網友二
這是因為近年來,諸多二線城市加入人才爭奪浪潮,通過放寬對人才落戶限制和給予住房、就業等方面的支持,吸引很多在一線城市(北京、上海)買不起房的大學生。在二線城市的吸力和一線城市高房價的推力下,北大清華畢業生的留京就業率已經跌破50%,京滬兩地面對人才外流自然也是壓力不小,因此才會出現這樣的照顧政策。目前的爭議之處:
1、北大、清華本科生作為試點享受落戶政策,身處上海的本地學校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感到很委屈,發問為何他們不可以享受?
2、北大、清華本科生可以,但是本科未在兩校就讀的博士生、碩士生不可以,雖然目前北方和清華本科生有接近80%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20%的學生選擇就業,就業的學生也大多數留在北京,真正選擇留在上海的并不多。
網友三
其實從2018年的西安開始,各個城市競相出臺人才利好政策,都對人才拋出了橄欖枝,提供各種落戶便利,甚至購房還給與補貼,也就是2018年,戶口一直是熱點,戶口和房價一直撩撥了國人的神經。
1、北京上海戶口含金量太高,一般人不容易拿到。北京上海戶口的難度最大,含金量也是最高,有的人在這兩個城市生活了一輩子也拿不到戶口,只有城市的精英甚至是精英中的精英才可能有機會,而且北京上海高學歷者甚多,本科生基本沒有優勢,即使是碩士,想拿到這兩個地方的戶口也難度非常大。
2、本科畢業生即可拿到上海戶口,門檻太低。如果說,只要是本科畢業生即可拿到上海戶口,那門檻確實太低了,可是如果在本科畢業生前面加個定語“清華北大”,那這樣的門檻可是一點都不低了,這些人都是高考的優勝者,都是萬里挑一的人才,給這些人以便利,來大上海做貢獻,似乎也無可指摘。
網友四
我認為作為一項地方政府的政策,受眾對象應該具有廣泛性。而直接以所讀學校來區分不同人,很難讓人服。
一、作為北大、清華的學生來說,即使根據上海市的人才引進打分方式也能夠進入上海,獲得戶口。即使真的有個別北大、清華的學生成績,表現都太差,按照標準還夠不到入戶要求,那也是極個別。為了這極個別的幾個人就要專門設一個規定來操作,有必要嗎。
二、專門設這么個規定有討好北大、清華之嫌。想要通過這個人才引進入戶政策,加強人才引進,把北大、清華學生作為榜樣,達到千金買骨的作用的想法或許可以理解,但是這個骨不對。買骨,買的是人才的骨,不是某個地區,某個學校,某個集團勢力的骨。況且,對于這么個落戶政策,人家北大、清華的學生也未必會看在眼里。
網友五
我覺得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恐怕不只一層含義。其一,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機自動識別為人才,上海規定北大,清華本科生直接落戶大上海,引發廣泛質疑,當然認可的也不少。其實我想,這不過是上海引進人才的一著棋,一種態度罷了,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因為有真才實料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在哪一座城市落戶估計都不是問題,而無真才實學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即便輕松落戶了,也并不一定獲得足夠認可。
我尊重也佩服清華北大學生,我當年高考那年,全縣最多有一兩個能考上清華北大,能考上的都是學霸級人物,除了天賦,更多的人是在讀高中更努力,而努力,本身就是一種優多的品質。上海規定清華北大本科生可直接落戶,是對優秀人才的認可,并無多大問題。不要說上海,現在不少企業在招聘時,也要看牌子啊,985,211和雙一流是不少企業招聘員工的底線。一考定終身,現實真的越來越殘酷。
網友六
全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哪個不知道在自己畢業后得往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北上廣跑,更何況是北大清華畢業生呢?個人覺得上海這樣做有點不妥,那就是刻意將可直接落戶籍的門檻提高到了一流水平的大學,那樣就會導致唯文憑論的現象更加升級,這樣對每個學子來說并不公平。
其實上海應該歡迎來自于任何一個地方的人,不要設學歷為門檻,而該唯能力和技能出眾的人才是。有名牌大學高學歷的人未必一定有能力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