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Albert,21fall入學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碩士(MPP),第一年學習生涯已經結束,目前在TCL做戰略投資方面的實習。
我們這個項目是兩年制的,并且從拿到研究生那一刻開始,你就可以在簡歷上以研究生學歷找實習,因此從20年12月到現在,我碩士階段累計做了5份實習,享受著兩年制碩士可以邊讀書邊實習的便利。
接下來,我會結合自身在留學和求職過程中的經歷,分享一些個人經驗。
留學生依然還在的三點優勢
⊥87⊥、身份優勢
很多企業在校招的時候,對于排名靠前(全球前50前100)的院校,有較大的偏好,乃至硬性要求,包括北上廣深的落戶、國企事業單位等體制內就業,都對留學生給予了傾斜。
我本科畢業于內地的一所211高校,想要考上或者保送更高水平的內地高校比較難。而申請到香港科技大學,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求職的平臺與起點。
在拿到碩士之前,我如果想要投遞金融類崗位,只能考慮銀行和券商一些偏銷售類的崗位,因為金融中后臺崗位不僅要求是碩士學歷,還會要求必須是985以上/QS前100甚至是前50的碩士,本科階段的我求職簡歷最終都石沉大海。
而入學香港科技大學后,過去一年多,我先后收到了中大咨詢/國泰君安行研/三一集團戰略咨詢/TCL戰略投資等若干個實習,而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憑借學校層面的競爭優勢,一方面滿足了崗位對碩士學歷的要求,另一方面企業會對學校水平有較高的期待。申請到香港科技大學,對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成。
⊥8
很殘酷的一點,內地就業市場存在著嚴重的“年齡歧視”,我們需要盡早地積累相關工作經驗,才能讓自己在求職時更有競爭力。
境外碩士的時長相對較短,通常1-2年就能畢業,而內地的碩士時長通常為2-3年。港科MPP應該是我了解到的授課型碩士當中時間最長的了,但是也只有兩年,大部分授課型碩士只有一年多。所以,對于留學生而言,我們完全可以利用省下來這1-2年時間,積累實習經驗,沖刺秋招,這也是留學生本身的一個巨大優勢。
如果你的時間管理能力較強,也可以一邊上課,一邊遠程實習,或者參加實地的兼職實習。我本人之前曾經在研究生第一學期,參加過一段行研的遠程實習。同時,根據香港本地的法律規定,上學期間也可以每周參加一定時間(每周不超過⊥1110⊥小時)的兼職實習,香港是全球知名的金融中心,有很多相關的工作機會,對于求職方向為金融的同學非常友好。
⊥8
雖然英語好未必就能幫你找到好工作,但對我來講,英語水平的提高讓我非常有成就感,彌補了我的一個短板。而且普遍來講,留學生在境外接受的大多是全英文教育,這也是留學生的一大優勢。
我之前的英語水平很一般,高考英語成績和本科階段英語水平都不是很理想,雅思也只考到了6.5分。而在研究生階段,我在香港科技大學接受了較長時間的全英文教學,MPP項目本身也會要求閱讀大量的reading。由于我之前英語水平一般,剛開始完全不適應全英文授課+reading,而到了現在,經歷了一年的專業訓練后,我在英語聽說讀寫方面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提高,前不久在實習過程中,沒有任何阻礙閱讀純英文的年報和研究報告,幫助leader完成北美市場一些產業的研究。所以,全英文教學環境,對我英語水平的提高具有關鍵性的幫助,也讓我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感受到了便利。
二、留學生求職建議
留學對于求職,并非一勞永逸。能夠找到什么樣的工作,關鍵還是在自己。我有幾點建議想要分享給學弟學妹們。
⊥87⊥、圍繞職業目標去實習
不同于中國內地一次只能報考一個學校的專業,留學申請數量可以不受限制,在申請專業方向上也會不受限制,留學生本碩跨專業的情況,在留學圈非常常見??鐚I讀研也為學生在職業方向選擇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以我所在的MPP項目為例,公共政策碩士的學生專業背景本身很多元化,包括商科/社會科學/公共管理/語言類專業/理工科等方向,而大家在就業的選擇上,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的職業規劃。我周圍的同學或學長學姐,有的人畢業從事管理咨詢工作,也有同學從事政府相關的工作,還有同學從事金融方向,等等。所以說,不同于中國內地的行政管理或公共管理專業,境外的公共政策碩士的跨專業屬性會更大,學習內容也會更加偏向于政策分析與咨詢。
以我自己為反面教材,我在本科和碩士階段累計實習數量有將近10段,但是前6-7段是我本科前幾年做的,那個時候我缺乏求職方向,先后找了銀行、產品運營、獵頭等多個不同方向的實習。在我面一家公司實習的時候,面試官問我,我看你做了這么多段實習,卻沒什么關聯,你對你自己具體想做哪個方向有規劃嗎?這個問題當時把我問住了,也是我第一次思考求職方向的事情。在這之后,我才決定挖掘自己的求職興趣,最終才決定要做管理咨詢這個方向,并且之后兩三段實習都是這個方向的。
所以,無論是申請準備階段,還是未來就業,切忌盲目刷實習,數量越多不等于越有競爭力,實習的方向一定要和你申請專業,以及你的就業規劃想匹配,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盡早確認職業規劃。
⊥8
注重公司的知名度和業界地位,這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在大廠實習能夠增加求職的競爭力,但核心還是你通過實習掌握的專業技能。
在這里,基于我自己的過往實習經歷,就部分行業的行業技能進行一定的解讀:
咨詢
IT咨詢/審計及稅務咨詢/管理咨詢/金融風險咨詢等等,具體崗位對專業背景的要求都不太一樣,比如IT咨詢會對理工科背景有偏好,審計/稅務咨詢會偏好有相關背景的,管理咨詢則對專業背景限制略寬松,但是不管想要做哪個方向的咨詢,都要提前確定好方向,做對口的準備。
如果你想要從事管理咨詢行業,你的案頭研究/數據搜集/信息整理/數據分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在研究很多行業的時候,解讀財務報表的能力也很重要的,私底下可以多練case。
金融
做一級市場投行的話,CPA幾乎是必備的,有條件的同學甚至可以考慮參加法考。二級市場研究崗位,CFA則是極大程度的項;如果想要從事風控,金融風險管理崗位則推薦FRM。
在找實習的時候,金融和咨詢會有一定程度的交集,二級市場行研和管理咨詢崗位對職業技能要求存在交集(搜集數據,撰寫報告,邏輯分析能力),所以想從事咨詢行業,做行研實習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8
大家都知道,內地的學校會有地域的偏好性,大部分高校(即使好一點的985也是如此),在所在省市的競爭力都會比在其他省市更加有競爭力。這就是常說的地域偏好性。
事實上,對于留學生而言也是如此。大部分國外和港澳臺留學生回國/內地工作,通常首選北上廣深。而在這些地區,不同城市和崗位也會偏好不同地區的留學生。舉個例子,很多英國商科背景留學生畢業會選擇回上海就業,上海的英國留學生多,你在上海的人脈會多一點,就業競爭力會更大。而我周圍的香港留學生很多人會首選粵港澳大灣區(廣州/深圳),所以廣深這邊香港留學生的人脈會更廣,企業對香港留學生也會有較大偏好,甚至在政府層面,廣東省政府也會出臺一些利好港澳的政策。
所以,你可以考慮一下自己未來如果回國,想去哪里就業,然后參考一下地域偏好的問題,可以為自己求職帶來一些參考。
三、留學生畢業時間和秋招問題
大家可能聽說過香港應屆生有參加兩次秋招的機會,這對留學生而言是非常大的一個吸引力。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我到底算是哪一屆呢?我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解讀。
以23年為例,很多留學生畢業證是2023年11月,但你可能2023年7月就徹底結課了,學校就會給你開一個畢業證明,你可以拿著畢業證明去開教育部留學服務認證,落款日期是2023年7月,但畢業證還是2023年11月。所以你的留學服務認證是7月,畢業證是11月,而很多公司對于23屆的認證是2023年8月或9月前畢業,所以你既可以按7月畢業算23屆,也可以按11月畢業算24屆了。很多留學生通過這種方式,開7月的留學服務認證,拿著11月的畢業證,同時擁有2023屆和2024屆兩屆畢業生的身份,參加兩屆秋招。
然而,前不久,教育部宣布不能夠再為拿學校畢業證明的學生開留學服務認證了,換句話說,畢業證寫著2023年11月,那你就只能等11月再開留學服務認證。這種情況下,很多留學生慌了,覺得是不是我們只能算是2024屆了,那還能參加2023年的秋招嗎?(其他年份畢業的以此類推)
針對這個問題,我也做過系統的研究,發現不同公司對于畢業生畢業月份要求是不一樣的。很多公司確實很嚴格,2023年11月才畢業,你再怎么說你7月就結課了,你也是24屆,沒得商量。但是,事實上,很多公司在這方面是很人性化的,這個問題在留學圈內很普遍,公司HR都明白,也都人性化,你可以9月先入職,等11月份再補畢業證,沒問題的,這種人性化的公司不占少數。當然,如果公司就強烈要求你只能是第二年才算應屆生,第一年身份不行,學校開的7月份成績單證明不作數,必須以畢業證時間為準,這種情況也沒辦法,只能等第二年再投,或者換個公司,畢竟承認第一年應屆生身份的公司有很多。
當然,不同公司對于畢業生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建議同學們具體查看公司官網要求,或者找負責校招的HR具體咨詢,確認好自己是哪一屆,再具體投遞。
總而言之,留學生在求職方面具備的優勢,綜合分析起來,還是很大的。今年的6月28日,國務院發布了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防控機制,其中提到入境人員隔離時間從“14+7”縮短至“7+3”,這對于想要回國/回內地求職的境外留學生,無疑是一大利好,提供了巨大便利。相信大家確定好方向,有針對性地做好準備,都可以找到心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