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暖冬,周末大家不妨到這幾條馬路上走走,喝杯咖啡,體驗下海派文化。
在魔都生活,身邊遇到海歸的概率是多少呢?
個人感覺是很高的,最近來我們公司應聘的同學基本都是海歸背景。
上周日,楚暄參加一場主題沙龍的活動,在自由交談時間,發現了好幾個海歸,其中澳洲和美國回來的海歸最多。
這是上海這個城市的特色。整體來說海派文化在這里還是有很深厚的審美影響的。
上海吸引了海歸,海歸也塑造了上海。
這一代的海歸,好像更平和了,對工作的多樣性接受度更高了。
他們到上海來,并不是一定要擠進頭部的咨詢公司,外企和金融機構,互聯網996打工人更不是他們的選擇。
他們只是想在這個城市找到一份喜歡的生活,然后在這里生活和玩耍。像時間相對自由的保險行業,銷售,機構老師,博主等也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上海雖然對海歸免疫了,但是上海人并沒有
上海有22萬海歸,但是掉進上海2000萬的人口基數里面其實也只是一滴水。
上海已經對海歸免疫了,但是上海人并沒有。
海歸身上有幾個標簽:家境好,重視教育,懂禮貌,有獨立性。
這幾個標簽不論放在哪個孩子身上,上海的阿姨叔叔們都是很喜歡的。
標簽這種東西,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的分門別類,省去信息不對稱互相了解的成本。在相親市場上,海歸仍然是上海叔叔阿姨的最愛。
對海歸的幾個誤解:
1,海歸是不是家境都很好呀?
不一定,身邊的一些海歸是拿全額獎學金出國留學的,并不是都靠家里出錢
2,海歸都英語很好
語言這種東西只要一直有使用場景就會很好,一旦脫離語言環境就會生疏,一個朋友在招聘的時候就請一個海歸候選人用英文問答,結果朋友說原來海歸英語也就一般嘛。
3,海歸很傲嬌
傲嬌的人到哪里都傲嬌,對于海歸我們更多的感受是他們很單純,比較可以直接的表達自己的訴求,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上海哪里的海歸最多?
大家會說到幾條小馬路,比如淮海路,番禺路,陜西南路,思南路,這幾條小馬路的的共通性就是他們都是被梧桐樹守護的馬路,在這樣的馬路上,咖啡館,設計師集合店,小酒吧,手藝人,書店,你能想到的文藝腔調都可以實現。
今年是暖冬,周末大家不妨到這幾條馬路上走走,喝杯咖啡,體驗下海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