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日前制定并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
提出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
《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部分截圖。
01
落戶新政引爭議
年齡、教育背景、職稱、繳納社保年限……上海積分落戶之難、滬籍戶口之金貴早已眾所周知。
而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能享受“特別照顧”,越過不少重頭障礙直接申請落戶,自然引起了許多討論。
有人認為,落戶標準的“區別對待”首先是對其他高校的歧視其次,僅以學校當做標準,多少也有失合理。
清華北大在全國各地的錄取水平不同,學校頂尖不代表校園里絕對沒有差生,而其他學校也會有同樣優秀的畢業生,只拿學校好壞來論學生成敗,未免過于狹隘。
再者,如此不遺余力的吸引人才,會不會導致二三線城市的人才流失,使得區域發展更加不平等?
也有人認為,清華北大本科生確實更牛,而且他們其實根本不愿意去上海,能從清北畢業誰還在乎戶口。
02
為了吸引人才,這些城市都…
上海這次推出這么具有爭議落戶政策,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畢竟愿意去上海發展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太少了。
2017年,北大本部本科畢業生2645人,75.16%人選擇在國內外深造,簽約就業、靈活就業共606人,與上海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的僅有2人。清華大學本科畢業3119人,深造比例81.9%,簽三方就業人數147,其中北京占21.1%,約為31人;上海占4.1%,有6人。
也就是說,去年清華北大畢業生留在上海發展的,一共才8人。
21世紀什么最貴?
對于各大高校的畢業生來說,畢業之后的去向有很多選擇,一方面國際大都市對高等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國內各大城市又在積極吸引人才入駐,比較而言,上海反而沒有了優勢。
成都
2017年7月,成都正式發布《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本科畢業生憑畢業證可以先落戶后就業,人才公寓租賃5年及期滿優惠購買,外地來成都應聘的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可享受7天以內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
武漢
同年10月,此前提出過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的武漢,再推出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和收入新政,包括“八折”購租房政策和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等。
西安
今年3月22日,西安開始實施戶籍新政,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在線落戶西安,僅3月23日一天,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達到創紀錄的8050人。
沈陽
4月22日,沈陽推出“人才新政9條”,對符合條件的中專以上學歷人才都實行“先落戶后就業”政策,還放寬了享受房租補貼受益群體范圍,提高了補貼標準,技師、本碩博都可以享受補貼,從0.6萬到1.5萬元不等。同時對兩年內畢業的博士生,只要有意到沈陽企事業單位工作,就可以簽約,政府為在讀博士生提供每月兩千塊錢、最長三年的資助,讓博士生未畢業先就業。
長沙
4月26日,長沙為207名高層次人才發“綠卡”,持卡人享受海關通關便利,機場、高鐵站貴賓服務,以及購房、子女入學、醫療保健、配偶就業、人事檔案管理、駕照轉換、創新創業等全方位服務。此前,長沙宣布未來5年計劃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在長沙就業創業,對本碩博畢業生給予0.6萬至10萬元不等的租房、生活和購房補貼。
合肥
4月27日,合肥推出“養人新政”,未來七年將拿出超百億元資金“養人”。根據該政策,合肥將面向全球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并根據人才類別在三年內每月分別發放3000元、2000元生活補貼;每年發放0.6萬到2萬元不等的租房補貼。對新落戶的本碩博在肥首次購房分別給予3萬到10萬元補貼。同時對高校畢業生、在校大學生給予1萬到10萬元不等的創業項目資助。
天津
5月16日,天津宣布“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更是放寬了落戶條件:本科一般不超過40周歲,碩士一般不超過45周歲,博士不受年齡限制,可直接落戶。據當地媒體報道,計劃發布的一天后,已經有30萬人登陸并下載“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
深圳
今年6月中旬,深圳推出高校應屆畢業生引進和落戶“秒批”政策。畢業生上傳畢業證、學位證等,由系統自動核查上傳材料是否完整并比對學歷信息,由系統自動“秒批”。從網上申辦到辦理落戶,全過程僅需一次跑動(非深戶前往戶籍管理機構,完成報到落戶,深戶前往權屬人力資源部門辦理報到),完全實現了一次跑動,自動審批。
03
多元的人才能使城市發展更有活力
吸引外地人才,能促進城市的多元化發展。
日本東京,作為目前亞洲地區唯一的世界級國際化大都市,20世紀50年代開始,從滿目廢墟的戰敗國首都經歷了快速的、跳躍式發展歷程,逐步成長為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世界城市。
在人才引進上,東京政府認為,吸引海外優秀人才是促進東京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尤其擁有不同教育、文化等背景的外國人才獨有的想象力和策劃能力,能提高東京經濟社會的活力和國際化程度。
為改變在吸引海外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方面的相對劣勢,東京從推動海外人才就業、改善其生活環境等方面入手,采取了諸多切實可行的措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雖然東京失業率一直在6%左右,大學畢業生有五分之一找不到工作,但東京仍在絞盡腦汁吸引國外優秀人才。
在東京,有很多外國科研人員在當地就業或與東京導師合作搞研究,如在東京的科學城筑波就有近千名中國學者。
2004年6月,東京最大的經濟團——經團聯又提議要促進外國勞動者在東京就業。按照現在的規定,外國人在東京留學如果畢業當年找不到工作就要回國,但經團聯建議,留學生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再給兩三年的簽證。
表面上看城市是在搶人,實質上卻是各大城市對人力資本紅利的爭奪。人力資本與生俱來的創新性、創造性才是帶來更多可能并支持區域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畢竟和上海爭奪清北畢業生的還有各大世界級城市。
04
搶人還需冷靜
但是政策終歸只是一個開頭,吸引了人才,該如何留住人才也是難題。逃離北上廣,并不只是說說而已,清華畢業生們可能正是逃亡領頭羊。
據統計,近年來,北大、清華畢業生留京就業率逐年下降,已經跌破50%。求職平臺獵聘的一份報告顯示,京滬兩地人才凈流入率呈下降趨勢,而杭州的人才凈流入率高居第一,武漢、成都、西安等地推出人才新政后,戶籍人數都出現大幅增長。
就拿2017年應屆畢業生來說,65.3%的清華應屆畢業生和80%的北大應屆畢業生選擇了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
上海此次探索建立“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正是為了應對人才競爭,尤其是高端人才競爭的激烈形勢。
不過這一規定還是有失偏頗。很多網友為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學生感到委屈,為什么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可以,在滬的復旦、交大等高水平大學應屆畢業生就不可以?為什么是北大、清華的本科生可以,而本科未在兩校就讀的碩士生、博士生不可以?而這背后還涉及人們對于本碩博三個階段的教學水平與學生能力的討論。
北大、清華本科生直接落戶這個焦點議題之外,還有很多地方受到爭議,比如,《辦法》將高校劃分為“第一類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第二類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其他高校及研究生培養單位”,并賦予不同的加分分值,第一類與其他類之間分差達7分,這種做法是不是在將高校劃分為三六九等。
可以理解上海在傳統打分機制之外,為高水平高校畢業生落戶開辟綠色通道留住人才的初衷,以及先試點、再擴大的謹慎態度,但是民眾的理解,或許偏頗,卻也不是沒有緣由。
該如何合理的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各城市尚在探索中,相信各地的政策也會隨著民意進行逐步調整。
編輯:胡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