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上海戶籍對于沒有孩子的人來講的確用處不大,除了可以單身購置一套房產外,平時幾乎用不到上海戶籍。
但是上海戶籍卻可以讓你在關鍵時候不掉鏈子,進入到一個不是那么差的學校。是的,沒錯!上海戶籍是為小朋友讀書保下限用的。
自從上海放開外地戶籍兒童入學條件之后,在上海務工的外地人員子女均可在上海就近上小學與初中。
而這就導致了一個社會矛盾:本地戶籍精英和新上海人精英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同底層務工人員的子女就讀在同一所學校。
同時一個地區的教育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產生了“學區”的概念,學區與房產相掛鉤并拉高了好學區周邊的房價,資金層面不足的家長無法負擔高昂的房價,自然也無法與同片區的小朋友上同一所學校。
從而與底層務工子女做出區分;結果就是一般的公辦小學往往只能淪為菜小。
上海公辦小學的入學順位如下:
第一梯隊:人戶一致(滿足對口學校的要求比如年限、孩子與戶主間是直系親屬關系的優先)
第二梯隊:人戶分離(有房產/租房或集體戶口)
第三梯隊:非滬籍
1、符合標準的積分居住證持有者(有房產優于無房產,積分分值高低等排序)
2、符合標準的臨時居住證持有者(有房產優于無房產、臨時居住證辦理的先后順序)
以上只是針對上海的公辦小學。
如果自家的小朋友真的很優秀的話,有居住證積分也是可以讓自己的小朋友去考民辦,俺認識的一位家長沒有上海戶口,小朋友讀的是徐匯四大民辦之一盛大花園小學。
要知道這位爸爸在小朋友還是中班的時候就開始抓小朋友的教育,在幼升小來臨之前更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培養自己的小孩。
有多少家長可以做到?且做對方向?
要知道熱門民辦小學的競爭激烈程度甚至比公辦的還要大,公辦只要家長努力在金錢方面跟的上,小朋友進對口學校的概率幾乎是100%。
而民辦學校難就難在不僅僅是對家長有要求,同時對小朋友自身也有要求,小朋友要通過層層面試,打敗與自己共同競爭的其余10名小朋友,也就是說只有10%左右的概率可以進入到家長心儀的學校。
所以上海戶口是用來保下,而不是求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