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僅僅是學生命運的轉折點,更是一個讓學生走出家鄉的契機,很多家境普通的學生甚至連省都沒出過,在高考填報志愿時越發向往繁華的大城市,而上海就是一個另無數學子向往的地方。
有魔都之稱的上海,給大學生帶來的不光是繁華的城市,還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更多的就業機遇,以及令人向往的精致生活,上??梢哉f是不少學生夢想啟航的地方,不少學生堅信,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打拼,才能有更高的收入,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各地區發展情況不同,能夠給大學生提供的就業機會以及待遇自然也不一樣,同樣的崗位在四線城市和在上海的收入差距和不小,大家默認在上海打拼的畢業生過得更好,光看他們的社交平臺發布的精致日常就覺得很美好。
可其實在學歷貶值的當下,學歷不夠的畢業生能夠找到的工作也有限,收入自然也不一樣,有一位網友曬出了在上海打拼的一些本科生的真實收入,大致分成三個梯隊。
第一個梯隊的收入是最多的,年薪在17-23萬之間,收入最高的一位本科生在半導體行業工作,月薪在1.4萬左右,算上年終獎和各種補貼,一年下來差不多能賺23萬左右,而另兩位分別是保險行業的活動策劃崗和知名互聯網公司會計剛,有加班但年薪能維持20萬左右。
第二梯隊的收入在13-16萬之間,這部分畢業生的工資雖然相對較少,但工作內容和時間比較理想,作為一名私企碼農能955且不加班,這實在是難得,而且幾乎不加班,收入在16萬左右是比較合理的。
而第三梯隊和前兩個就相差不小了,收入區間在8-12萬,別看收入少,但工作內容卻一點都不輕松,一位在糧食相關行業畢業生年收入僅有9-12萬,卻偶爾需要007工作制,還需要做體力活,大概和大學生的理想工作相差較大。
這里面收入最少的是一位在互聯網公司擔任前臺的本科生,年薪8-11萬,換算下來月薪不到八千,有人說本科畢業卻去做前臺是不是有點浪費,實際上在高學歷扎堆的上海,普本生想找到合適的工作并不容易。
而且別看這些畢業生的收入都不低,最差的月薪也有八千,是普通城市可望而不可求的,但是在高收入下也伴隨著高消費,除非這些畢業生本身就是上海人,不用為住房生活等問題操心,否則月薪1萬在上海真的不算多。
有本科生算了一筆賬,自己月收入九千,公司周邊的一居室每月3500,每個月刨去基本的生活開支還有額外的社交支出,有時候甚至倒貼兩三千,外人看來他們的生活精致又愜意,實際上月月超額消費,工作了幾年幾乎沒有收入,這樣一份工資單看似不少,實際上揭露了部分在上海打拼的畢業生精致窮下的現實。
而且作為外地的大學生,在上海打拼也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落戶和買房,以這樣的收入,沒有家長資助再奮斗幾十年也未必能買得起房,可是已經打拼了好幾年,生活圈和人脈積累了不少,就這樣撤離也不甘心,很多畢業生只能暫時這樣的維持。
像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當然是適合畢業生去打拼的,但是隨著大學生數量的增多,這些城市留給外地學生的機遇也是比較有限的,除非大學生本身的學歷和能力非常優秀,自信能夠在大城市中創出一片天,否則就要思考自己適不適合。
發達城市很多東西都走在前沿,但也伴隨著過快的生活節奏,在這里打拼的畢業生要面對的是比小城市大許多的工作壓力,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被差不多的競爭對手替代了,如果大學生本省抗壓能力差還是慎重考慮。
生活壓力也是選擇大城市打拼需要面對的,尤其是部分學生對生活質量要求較高,不能在租房,交通和飲食上湊活,那么這些將會占據很大一筆開支,畢業生的收入都花在這些上面,甚至可能月月負債。
不過大城市的高壓生活也伴隨著更多的機遇,如果學生有野心也有信心,那么不妨趁著年輕到大城市打拼,反之如果大學生獨立性差,心態不夠堅定還是選擇壓力相對小的城市更好,總之如何選擇還是要看畢業生自身,盲目隨大流未必適合自己。
今日話題:你對畢業生的精致窮有什么看法?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